作者:孫啓平,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鎮江之戰,是鴉片戰爭中發生於清朝和英國之間的一次非常著名的戰鬥,也是鴉片戰爭中的最後一場戰鬥。

(海齡像)

鎮江,地處長江和運河的交匯處,也是運河的咽喉之處,南京城的屏障。鎮江之戰發生的時間是道光二十二年(即1842年),當時英國的軍隊在攻陷了我國的吳淞等地後,沿江而上,於1842年7月17日抵達了鎮江的江面。中英兩國的軍隊在沿江的地帶進行交戰。當時,清朝的軍隊除了鎮江城內由京口副都統海齡指揮的1600名旗兵(內有增援的400名山東青州旗兵)外,還有奉命趕過來增援的湖北提督劉允孝統率的鄂兵2000人和浙江參贊大臣齊慎統率的贛兵以及浙江大營兵1700人,分駐西門城外高地。7月21日清晨,英國軍隊以第1旅(薩勒頓旅)和第2旅(叔得旅)還有炮兵旅5000多人爲右翼,在鎮江西北方向的金山附近進行登陸,直指位於城西南方向的清軍營地,海齡急調城樓守軍與登城之敵“奮勇格殺,至血積刀柄,滑不可握,猶大呼殺賊”進行抵抗。有的清朝士兵還抱住敵人“一起從城牆上摔了下去”,戰鬥至10時北門告失。並且,在繼薩勒頓旅登陸後,敵第三旅(巴特雷旅)也由金山對岸開始登陸,在陸軍司令郭富直接指揮下主攻西城門,直到正午英軍才用炸藥炸開了西城外城門,與此同時西城內城門也由先已衝入城內的叔得旅一部迂迴佔領。城陷後,海齡指揮守軍節節抵抗,甚至差一點打死英國海軍的頭目巴加。直到傍晚,英軍幾支部隊才艱難的衝到了城中心,進攻旗營及都統署衙門。守營官兵殊死抵抗,許多八旗兵寧死不屈,有的殺死自己的妻兒,與敵人進行搏鬥,直到犧牲。海齡也督戰到最後自縊殉國,眷屬也跟隨殉難,其壯舉實在是可歌可泣。

(鴉片戰爭圖片)

鎮江之戰是鴉片戰爭攻城戰當中英國出動兵力最多的一次,也是其損失最大的一次戰役,鎮江失守後,英國戰艦聚集南京江面,清政府不得不向英國進行屈服了。

(鴉片戰爭圖片)

參考資料:

1、嚴其林:《鎮江史要》,蘇州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2、鄭翰:《軍事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2年版。

3、修朋月:《人類五千年大事典》,北方文藝出版社,1999年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