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封建社会,军队使用的都是冷兵器作战,因此城墙的坚固程度是十分重要的,每个朝代为了抵御外敌入侵,都会修建大量的城墙。可以这样说,城墙是否足够的坚固,不仅关系着皇帝的身家性命,更关系着江山社稷的安危,不过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战争频发,许多古城墙经历战火的摧残后,都开始慢慢的不牢固起来。但只有这样一座城墙,堪称是2000多年里最坚固的城墙,这便是明朝南京城墙,大家要知道,明城墙距今已经足足有600多年了,但现在仍然是固若金汤,那么这是如此做到的呢?据史料记载,朱元璋在没有完成统一大业的时候,就听从谋士的建议,实施“广积粮、缓称王、高筑墙”的战略计划,在耗时21年的时间后,终于建成了35.3公里的城墙,这也是南京规模最大的城墙,史称明城墙。

大家都知道,南京因为处于江南地区,地势比较低洼,而且还多雨,不太适合土石混合的建筑方式,为此朱元璋在征求各方建议之后,最终决定采用砖石结合的方式修建明城墙。大家要知道,修建城墙可是一项颇费财力和人力的工程,修一个城墙大概需要数亿块砖头,必须从全国各地调来,但在这个其中,朱元璋却面临着一个极其重大的问题,那便是砖头的质量问题。这直接决定了城墙的坚固程度,而且当时还出现许多贪官污吏偷工减料,导致砖头的质量不能得到保证,于是朱元璋想出一绝佳办法,建成最坚固的城墙,历经600年仍固若金汤。原来他下令全国各地的府州县地方官,以及造砖的民众都必须在每道工序后写上了自己的姓名。就这样,朱元璋在验收砖头质量的时候,在发现问题后,就能够找到相应的负责人,并且严惩不贷。朱元璋本身也是一个十分痛恨贪官污吏的皇帝,为此那些地方官都不敢为非作歹,十分谨慎,对于自己经手的每块砖头都十分仔细的查看,生怕出现丝毫的瑕疵。

可以这样说,正是因为朱元璋的这样做法,才使得砖头的质量得到保证,并且为了好好修建城墙,耗时特别长,仅仅一个中华门,就耗费了21年,一直到现在,都还相当坚固。而且据资料揭露,在如今的明城墙上,还可以看到一些砖头上的名字,正是因为朱元璋发明的这种责任制,使得明城墙才能够历经600多年而不倒,相反还是固若金汤。当年日军侵华时,明城墙就曾让日军吃尽苦头,使得日军伤亡惨重,最终日军进城之后,为了报复,展开了血腥大屠杀,30万多万手无寸铁的平民惨遭杀戮。其实朱元璋这样的做法,还是相当有道理的,他不光是在军事能力上突出,而且还特别了解人心,朱元璋实施的这种质量管控制度,也给后人留下了很多的启发,后来的北京城墙以及宫殿其实都采用了这种方法。

笔者认为,当年秦国也有这样实名追究责任的制度,使得秦国武器装备格外先进,一切推崇法治,才使得秦军最终打败东方六国,实名追究责任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帮助秦始皇统一了中国。而朱元璋正是学习了秦始皇的这种做法,才使得明城墙如此坚固,不愧是名副其实的雄主,坦白来说,如果在建造工程中,历朝历代能够沿用这样的制度,那么就不会出现所谓的豆腐渣工程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