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历史的最后一抹辉煌——绝域名将陈汤(8)

陈汤欲为汉使报仇,而弃笔从戎,来到西域担任副校尉不久后,脑中便形成了一个大计划,他迫不及待就跑去跟主帅甘延寿商量,甘延寿听完这个计划后,顿时对陈汤刮目相看:好哇你这家伙还真敢想敢干,有气魄!

陈汤是这么跟甘延寿分析的:夷狄畏服强者,这是他们的天性。现在匈奴郅支单于杀汉使,屠康居,威名远播,有吞并乌孙大宛、称霸中亚之势,若让其得逞,则西域诸国危矣!且其人强悍善战,此时不图,留之必为后患。如今他虽地处绝远,但终究是游牧习性不善守城,且比不得我汉军有强弩之利。为今之计不如尽起屯田兵卒,联合西域诸国军队,直指其城下,到时他欲去无处,欲守不能,必然伏诛。此千载之功一朝可成也!

即使是卫青、霍去病这些传奇中的伟大名将,也没法诛杀匈奴单于,陈汤一介书生,却如此敢想敢干,甘延寿自然一时很震惊,同时也颇为激赏陈汤的计划:以夷制夷,让西域诸国来攻打郅支,这样帝国就不需要为远征承担任何劳役征发与后勤保障的压力了,真是个好主意。但甘延寿心中还是有顾虑:朝廷派他们来西域,只不过为防备郅支而已,并无与西匈奴开战之意。若贸然发兵,天子怪罪下来,那可不得了。所以还是应当先行奏请朝廷批准,上面答应了,他才有胆子干大事。

陈汤见事情要黄,大急,忙道:“昔日营平侯赵充国尝言:‘将任兵在外,便宜有守,以安国家。’因而屡奏封章,屯田平羌,得立不世之功。又孙子曰:‘将能而君不御者,胜。’今将军持节以护西域,所处绝远,自可便宜行事。夫非凡之略,凡人岂能见之?若交由朝廷公卿议准,事必不从。为今之计,你我不如独断专行,先斩后奏!”

然而很可惜,甘延寿正是陈汤口中的凡人。他好不容易混到西域都护的高位,对此他已非常满足。先斩后奏这种政治风险极大之事,甘延寿可是万万不敢去做。恰好这时他又因水土不服生了一场病,于是这件事情就被无限期的搁置了下来。

陈汤恨哪:有条件做主角的人却不敢去做,非常想做主角的人又没有条件。我陈汤好不容易求得出使西域、诛杀单于这个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万事俱备,就欠东风,这可如何是好?难不成我要一直等下去,等到无休止,等到最后无奈地放弃吗?

当然不行,西域这一趟陈汤决不能白来,来了就决不能空手回去。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大好机会不能浪费。没有东风不要紧,他可以自己吹,反正他嘴皮子厉害;没有条件做主角也不要紧,他可以自己创造条件来上台,反正他胆子大过天。

甘延寿不是病了吗?病的好!主官病了副官就是老大。周亚夫、赵充国抗诏算什么,陈汤这次要矫诏,先斩后奏都不必了,直接假传圣旨!

陈汤假传的圣旨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调发车师屯田士卒并西域十五国兵队,克期齐集乌垒城,听候调遣。

各国国王与戊己校尉(掌西域屯田事务,有丞、司马各一人,侯五人,秩比六百石,其总部设在车师国)看到真的“西域都护符节”与假的“汉天子诏书”,自然不敢怠慢,赶紧派兵前往,汉胡军队合四万余人,很快就在乌垒聚齐。

甘延寿听到消息,吓得从病床上一跃而起,大呼,陈汤你小子疯啦!

按照汉律,矫诏又称矫制,即假托或诈称皇帝诏旨发号施令。该罪又分矫制大害,矫制害,矫制不害三种,前两罪一般处腰斩或弃市极刑,后者可略予减轻处罚。

也就是说,陈汤是冒着杀头的危险在豪赌。不成功,便成仁。如果他没有建立千秋万代之功以赎其罪,等待他的必将是身败名裂死无葬身之地!

果然疯了,但你陈汤疯了不要紧,可别连累我甘延寿啊。我可是你领导,得负领导责任。领导现在命令你,赶紧给我把兵都撤回去!

甘延寿关西名将,威名赫赫,此时虽在病中,但发起火来自有一股雷霆威势,当下帐中所有幕僚、军官全都震住了。

然而,这时“可怕”的一幕发生了。只见书生陈汤怒发冲冠,手按剑柄,逼前两步来到甘延寿面前,厉声怒斥道:“大众已集会,竖子欲沮众邪!”

甘延寿武力超群,技压羽林,别说是一个陈汤了,就算是五个陈汤,也未必是他的对手。然而此时此刻,一代武林高手、百战名将甘延寿,却被一个文人出身的属下官员,当众骂成是“竖子”,这岂不是天下最丢面子之事么?然而陈汤那一股豁出去的狠劲,形成了一个无比强大的气场,竟不禁让甘延寿心头一震,震的半晌说不出话来。

没办法,这就是主角的气质与能量,勇敢自信,霸气十足,超凡脱俗,无与伦比。有些人天生就是干大事的。

甘延寿冷静下来,心想事已至此,一发不可复收,只得将错就错,依他行去,或可得胜,那也是大功一件。

于是甘延寿同意出兵,然后与陈汤一同向朝廷上书详细说明情由,并自请处分。

敢于承担责任,这也是一种大勇气,甘延寿没有把罪责全推到陈汤身上,反而把自己也给搭了进去,这说明他是一个君子,一个勇者,也是一个好伙伴。陈汤能抓住机会做成主角,除了自身素质外,也完全靠有这么一个出色的配角全力支持,这是他的大福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