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實,這些年郭德綱帶領德雲社,重新把觀衆帶到劇場買票聽相聲,重新讓相聲行業從低谷到輝煌,可以說功不可沒,三進三出北京城的郭德綱,把主要劇場安排在北京,也情有可原,而沒有在天津百花齊放並非不想,而是天津相聲太多了,德雲社進入誰都不掙錢。在老北京眼中,郭德綱幾乎橫空出世,忽然就紅了,網絡上電視上鋪天蓋地都是關於他的消息,不過,不關注他的人,對於老郭的走紅,很多人甚至犯嘀咕:“有什麼好聽的,沒文化”,這種京味兒的評價,也有着北京人特有的自大的感覺,似乎德雲社並不感冒。

當年躊躇滿志的郭德綱“三進三出”北京城,不僅如此,作爲一個北漂,來到北京不得不爲生活低頭,爲了一點演出機會,受到了不少磨難,並且在盤根錯節的相聲行業,哪有他說話的份兒。郭德綱自己說出實情,當年“想給人家當狗都不要”,空有一腔報復和才能。

作爲北漂,他當然是成功的典範,當初被同行排擠構陷,師傅侯耀文評價他:“看透人間冷暖,必然嫉惡如仇”,從一次又一次危機中走出來,早已經看淡風波。其實北京並不算相聲基礎很濃厚的地方,只是在天橋,琉璃廠附近纔有大大小小的茶館無數,只有老北京人才會聽相聲。

在老北京眼中,郭德綱幾乎橫空出世,忽然就紅了,網絡上電視上鋪天蓋地都是關於他的消息,不過,不關注他的人,對於老郭的走紅,很多人甚至犯嘀咕:“有什麼好聽的,沒文化”,這種京味兒的評價,也有着北京人特有的自大的感覺,似乎德雲社並不感冒。因爲在北京大師太多了,像馬三立,馬季,侯耀文,常寶華等等,他一個小輩兒,根本難登大雅之堂。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走紅以後德雲社一票難求,很多人慕名而來,就是爲了聽郭德綱的相聲。那麼在相聲圈子天津,大家是怎麼看郭德綱呢?但憑藉郭德綱本身的性格來講,屬於快意恩仇,口無遮攔,有仇必報的性格,在同行裏結怨不少,而且天津講究師出名門,郭德綱在拜師侯耀文以後,纔有了輩分名氣。

天津相聲基礎很濃厚,羣衆也喜聞樂見,大大小小的茶館劇場無數,爲什麼自己家鄉不是德雲社主戰場呢?原因就是,這裏的“蛋糕”被劃分清楚了都,哪裏還有德雲社的位置,有德雲社的地方,很多劇場都會團結起來攻擊。

而且天津的相聲門裏有規矩,就是髒活絕不在電臺網絡,想要聽葷段子就要去小劇場纔有,因爲電臺上不能播出,大家都知道,老郭的相聲段子裏,有不少葷段子髒活,所以雖然天津是郭德綱家鄉,可是不會有太多人追捧他的原因。

其實,這些年郭德綱帶領德雲社,重新把觀衆帶到劇場買票聽相聲,重新讓相聲行業從低谷到輝煌,可以說功不可沒,三進三出北京城的郭德綱,把主要劇場安排在北京,也情有可原,而沒有在天津百花齊放並非不想,而是天津相聲太多了,德雲社進入誰都不掙錢。這就是德雲社在北京和天津發展迥異的原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