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黑科技”發佈會現場

央視網消息(記者 何川)8月23日,2018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簡稱“智博會”)發佈了十大“黑科技”創新產品。入選的絕大部分產品正在研發過程中,不久就會應用在各個領域,改變人們的生活。

1、意念可控假肢

該產品來自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利用肌肉表面的電子信號來控制假肢的運動,將使用者的運動意圖轉換成假肢的各種動作。

中科院工作人員介紹,假肢的重量僅有180克,遠低於同類型假肢500多克的重量。輕量化、低成本,大大減輕了患者的佩戴負擔,方便長期佩戴。

2、多功能集成電子皮膚

該產品來自中科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這是一種柔性可拉伸擴展的多功能集成傳感器陣列,利用基底的可拉伸性實現電子皮膚的探測面積擴張,成功地將探測能力擴展到7種,實現了溫度、溼度、紫外光、磁、應變、壓力和接近等多種外界刺激的實時同步監測,有利於改善殘疾患者的康復及生活條件。

同時電子皮膚還能用於人體健康監測等領域,它將作爲一種智能終端,構建新型的“互動網”。

3、可被人體吸收的電子器件——“憶阻器”

該產品來自浙江大學。這款電子器件爲“憶阻器”,當它被植入到人體內後,可以執行體徵監測、疾病預警、傷口癒合跟蹤等。

實驗證實,可降解憶阻器可讀寫數百次,在乾燥情況下,信息可儲存3個月,而當憶阻器放入水中或人體體液中時,整個器件在3天時間內就幾乎完全溶解。

4、癌症早篩AI——騰訊覓影

騰訊覓影產品展示(何川/攝)

騰訊覓影是一款將人工智能技術運用在醫學領域的AI產品。

工作人員介紹,該產品將圖像識別、大數據處理、深度學習等領先的技術與醫學跨界相融合,輔助醫生對食管癌早期、肺癌早期、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乳腺癌早期、結直腸癌早期、宮頸癌早期等疾病進行篩查。

5、訊飛翻譯機2.0

訊飛翻譯機展示(何川/攝)

該產品來自科大訊飛。訊飛翻譯機2.0是科大訊飛推出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翻譯產品,採用神經網絡機器翻譯、語音識別、主意合成、圖像識別、離線翻譯以及四麥克風陣列等多項人工智能技術,實現中文與三十多種語言即時互譯。支持對話翻譯、拍照翻譯、人工翻譯等翻譯模式。

6、L4級自動駕駛新能源汽車

該產品來自長安汽車。實現智能化、網聯化、新能源化和共享化融合的自動駕駛新能源汽車。

據介紹,智能化方面實現L4級自動駕駛、APA6.0待客泊車和車內語音控制智能家居等功能;網聯化方面通過車與車、車與路的實時互通,擴大車的感知範圍,進一步提高車輛安全性和行業效率;新能源化方面採用雙向充電技術,在緊急情況下可以給家內設備供電等。

7、石墨稀“人工喉”

該產品來自清華大學,利用石墨稀的熱聲效應來發射聲音,利用壓阻效應來接收聲音,實現單器件的聲音收同發體。可以準確感知聾啞人低吟、尖叫等特殊聲音,將這種“無含義聲音”轉化爲頻率、強度可控的聲音,有望在將來轉化爲預告錄製的語言。

8、行人跨境追蹤

該產品來自雲從科技,是人臉識別技術的重要補充。該技術可對無法獲取清晰拍攝人臉的行人進行跨攝像頭跟蹤,實現對行人衣着、姿態、配飾等語音信息的提取,克服缺少人臉,圖片模糊、光線變幻、姿態多變等行人識別中的客觀困難。

9、ET工業大腦

阿里雲ET工業大腦展示(何川/攝)

該產品來自阿里雲。工作人員介紹,ET工業大腦將人工智能與大數據技術嫁接到生產線,爲製造企業打造智能決策中樞。在不改變生產線設施的前提下,發現運行參數之間的內在關係與特徵,幫助工業企業實現生產流、數據流和控制流的協同。

10、醫用納米機器人

該產品來自哈爾濱工業大學與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可裝載納米藥物用於腫瘤靶向治療。醫用磁驅納米機器人可以每秒60個身長的速度快速運動,速度是海洋最快魚類的6倍。在自主導航系統控制下,醫用納米機器人可裝載藥物在血液、細胞液和晶狀體等生物環境中自主躲避障礙向病竈區域運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