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益陽3月31日消息(記者鄧文輝)3月30日,全國稻田綠肥現場觀摩及區域綠肥發展交流會在湖南省益陽市舉行,來自全國20多個省市的120名農業專家齊聚益陽市資陽區,共商綠肥發展。

我國農業發展經歷了幾千年歷史,綠肥種植是傳統農業的精髓,綠肥作底肥,可改良土壤結構、培肥地力、減少病蟲害,節支又增效。據中國農業科學院國家綠肥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曹衛東介紹:"過去由於化肥過度使用,土壤問題日益凸顯,綠肥種植顯得特別重要。紫雲英屬有機綠肥,一畝地可產3000公斤左右的鮮苗,紫雲英不但有觀賞價值,還有很好的固氮作用,稻田翻壓綠肥後,即使減少40%左右化肥用量,也能確保水稻穩產高產的養分需要。"

湖南省耕地土壤酸化、面源污染等問題已十分嚴重,恢復發展綠肥生產已迫在眉睫。湖南省是糧食生產大省,水稻播種面積和水稻總產均居全國第一。因此,湖南省稻田綠肥發展空間和潛力十分巨大。在恢復發展綠肥的起始階段,應着重開展稻田綠肥生產利用技術研究。自2008年參與綠肥行業計劃以來,培育出適合當地生態氣候特點的新品種"湘紫"系列,使綠肥種植地明顯提升,目前全省綠肥種植面積達1055萬畝。

在益陽市資陽區新橋河鎮河壩村1500畝綠肥示範基地裏,成片的紫雲英盛開,綠草紅花,燦若雲霞。據介紹,資陽區選擇紫雲英遲播早熟適產品種-一季稻田循環留種-雙季稻田就近供種-機械播種-機械開溝-機械收割的模式,實現了一季稻田一次播種,多年收穫,破解了紫雲英種子資源瓶頸,保障了種子供給。近年來,資陽區大力發展綠肥種植,2017年該區綠肥生產總面積達7.2萬畝,其中紫雲英5萬畝,肥用油菜及其他品種2.2萬畝。當地農民告訴記者,種植紫雲英畝產純收入達400多元,現在他們種植紫雲英的積極性很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