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必居酱园创建于明代,史料记载,六必居始于1454年,也就是明朝景泰五年;还有史料记载,六必居创建于1530年,就是嘉靖九年。而六必居招牌是嘉靖年间的内阁首辅严嵩所题。不管怎么说,六必居是历史上悠久的老字号之一了。

那么问题来,六必居为何叫六必居?

关于六必居名字来源,说法不一。有人说,六必居是六兄弟合开的买卖,他们请常吃酱菜的严嵩题匾,严嵩写完“六心居”后一想,于是又在“心”字上添了一撇,就成了“六必居”。

还有一种说法是六个必,即“黍稻必齐,曲蘖必实,湛之必洁,陶器必良,火候必得,水泉必香”,因此也称六必居。另外还有一种说法,其实,六必居是“柴米油盐酱醋茶”,除了不卖茶以外,其他六件都卖,因此名为“六必居”。

六必居刚开始的时候兼营酒,还卖青菜,制作酱菜是后来的事。

严嵩给六必居题匾有多种传说,传说严嵩常来六必居喝酒。店里人听说严嵩写一手好字,掌柜求他题了此匾。当时严嵩没有功名,所以就没落款。

另外一种说法,六必居是严嵩的误笔。相传六必居老板托仆人找严嵩夫人的一个身边的丫头,让她求夫人帮忙。夫人心生一计,天天练写“六必居”这三个字,严嵩看见后写了个字样,让夫人临摹练习。六必居老板得到严嵩的字后,随后就制成牌匾挂在店堂。所以,这块匾自然就没有严嵩的题款了。

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义和团烧很多商店。六必居所在的那条街道街遍地火海。大火灭后,一个叫霍凌云的伙计抱着一块匾过来了。老板一见六必居的牌匾后说:“匾在生意就在!”霍凌云因为护匾东家给了他干股。

“文革”期间,六必居改为“红旗酱菜厂”。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到中国访问,向周恩来总理提出了想参观六必居的要求。据说,日本人认为酱菜技术是从中国传过去的。有人到日本,看见日本制酱菜的店铺上就挂着“六必居”的牌子。周恩来了解了六必居的情况后,马上安排人把六必居的牌匾从北京展览馆取回,修复后立即挂了起来。

这样,六必居这块匾又重新回到了店堂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