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現已開啓,請看官們在文末發表觀點

8月23日,記者在河州蛋雕藝術館見到楊星國時,他正憑藉着一把刻刀在僅有0.2毫米厚的蛋殼上雕刻着圖案。每日甘肅網記者 韋德佔/攝

夏日的青荷,奔騰的駿馬,靈動的萌寵,若非記者親眼所見,真的很難想象到這些栩栩如生的圖案都是在一個個皮薄如紙的蛋殼上雕刻出來的。

8月23日,記者來到臨夏市茶馬古市步行街時,被這裏的河州蛋雕藝術館所吸引,剛走進藝術館,就看見一位約摸四十來歲的工匠坐在店門口,專注而深邃的眼眸下,憑藉着一把刻刀在僅有0.2毫米厚的蛋殼上雕刻着圖案,頃刻之間,平淡無奇的蛋殼便變爲了藝術品,形態各異的十二生肖、惟妙惟肖的人物肖像、奇特秀麗的自然風景在一個個蛋殼上惟妙惟肖、主輔相襯十分得當。

眼前的這位匠人,便是河州蛋雕藝術的創始人楊星國。一個個不起眼的蛋殼,經過他的一筆一畫,精雕細琢,刻繪出了大千世界。

8年前,楊星國還是一名青藏線上的長途貨運司機,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電視上看到了一串雕刻在鵝蛋上的葡萄,當時驚歎不已,從那時起,他就對蛋雕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一支鉛筆、一把刻刀,材料家裏都有,可當我拿着家裏的雞蛋開始雕刻時,才發現要想在雞蛋殼上雕刻出東西,簡直難如登天,又脆又薄的蛋殼沒有任何的柔韌度,稍微用力不當就會刻透。”楊星國向記者講述起了自己艱難的蛋雕藝術創作生涯。

蛋雕由於基材薄、脆,還有材質不勻等原因,在創作過程中,以刀代筆,要自始至終保持心靜、手穩、下刀準,特別是在作品的關鍵處,稍不小心就會前功盡棄。創作蛋雕藝術作品都要經歷選蛋、構思、布圖、雕刻、修整、裝裱的過程。使用工具都比較簡單,只有鉛筆、橡皮、刻刀,但正是這些簡單的工具成就了這門“脆弱的藝術”。

楊星國說,一開始除了技術方面的難題,還有家人的不理解,爲了能堅持下去,他一邊跑着貨車一邊摸索着蛋雕藝術。起初也只是雕刻花草,慢慢地開始嘗試着人物肖像的雕刻。雖然有了點基礎,但開始雕人物後,才發現人物跟花草不一樣,經過反覆探索,他終於研究和掌握了一套浮雕和鏤空蛋殼的雕刻技藝。憑着長期的錘鍊,他一直在研究和創新蛋雕技藝,努力將浮雕、鏤雕、影雕等多種手法結合應用其中,並融入臨夏本土文化,最終呈現出一個個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的藝術珍品。

2015年,他開始研究臨夏獨具特色的磚雕、木雕、葫蘆雕刻的圖案以及雕刻手法,經過反覆嘗試和鑽研,他終於成功地將這些傳統雕刻手法應用在蛋雕上。2016年8月,他在臨夏八坊十三巷有了自己的工作室,將這門藝術作爲臨夏特色手工藝展現給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2016年10月,他設計雕刻的一款鵝蛋鏤空作品被選爲臨夏州成立60週年州慶紀念品。同年,採用臨夏磚雕圖案和雕刻手法設計雕刻的一件鴕鳥蛋作品應邀參加拍攝了2017年央視雞年春節晚會宣傳片。

2018年5月,鴕鳥蛋作品《牡丹亭》和鴯鶓蛋作品《八坊印象》在第14屆深圳文博會上獲得中國工藝美術文化創意獎銅獎。

《牡丹亭》的外層“亭”是將非洲鴕鳥蛋殼切成片,然後一點點打磨成“瓦片”,再將300片“瓦片”貼成古建築的形狀,形成牡丹亭的樣子,古樸典雅;內層“牡丹”是用澳洲鴯鶓蛋殼,利用其自然的四層顏色,露出第一層的白色,將第二、三、四層的淡綠色、墨綠色、深墨色,按牡丹的樣子層層雕透,一幅“活色生香”的牡丹就躍然“蛋”上。內外組合,一件有着國畫神韻又有着立體藝術之美的蛋雕藝術作品就完成了,絲毫看不出3個非洲鴕鳥蛋和1個澳洲鴯鶓蛋的影子。

“《牡丹亭》的創作用了整整半年時間。”被譽爲“河州蛋雕第一人”的楊星國說,在經歷過無數次失敗和嘗試後,他研發和掌握了一套浮雕和鏤空蛋殼的雕刻技藝,從一名貨車司機轉身爲“手工達人”。在他看來,蛋雕取材鴿子蛋、雞蛋、鴨蛋等各種蛋殼,一支鉛筆、一把刻刀,材質家家都有,是不花錢的藝術。

如今,楊星國的蛋雕已成爲臨夏的一張文化名片。他的河州蛋雕藝術館,常常承擔着接待參觀者的任務,據統計,僅去年一年,他的藝術館就接待了1萬餘名遊客。

楊星國說,以前他在學習怎麼掌握蛋雕這一技藝,如今更多地在學習怎麼更好地將蛋雕技藝與臨夏本土文化相結合,更好地宣傳自己的家鄉,爲家鄉的旅遊業助力。從2017年他的蛋雕工作室入駐八坊十三巷以來,他還走訪了當地著名的河州磚雕大師,研究馬家窯彩陶文化,不斷嘗試創新,將河州磚雕、馬家窯彩陶中的一些手法和元素融入進毫釐之間的蛋殼上,創作出了一大批富有當地元素的蛋雕作品,也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認可。

“正是一代代藝術家的接續努力纔有了薪火相傳、活力充沛的蛋雕藝術發展之路,所以我還開設了蛋雕藝術培訓班,對有雕刻天分、喜歡蛋雕的學生重點培養,並帶動周圍有興趣的人蔘與進來,從而將蛋雕藝術更好地傳承下去。”楊星國告訴記者,他每週六都會到當地的青少年活動中心爲有繪畫功底、六年級以上的孩子授課一個半小時,每週四下午則到臨夏小學爲三年級以上的孩子授課一個半小時,定向培養蛋雕傳承者。

此外,他還將蛋雕教程發在網絡上,通過抖音等平臺進行網絡直播,以供全國各地喜歡蛋雕藝術的人學習。

雞蛋浮雕《十二生肖》。

楊星國正在一顆蛋殼上做鏤空雕刻。

各種蛋殼鏤空《一窩蛋》。

楊星國告訴記者,蛋雕的第一步是選材,那些蛋殼顏色比較深、看起來比較圓潤的蛋殼最適合做蛋雕。第二步是取蛋液,先在蛋殼底部打一個孔,再用注射器向洞內吹氣,在氣流的作用下,蛋液就會自然流出。

楊星國在教他6歲的小女兒如何取蛋液。

第三步是注水清洗,用注射器注入清水,然後輕微晃動清洗3次。最後一步是陰乾,將清洗好的蛋殼至於陰涼處陰乾3—5天即可使用。

小姑娘在父親的指導下產生了興趣,竟當場要求爸爸教她浮雕技藝。在楊星國的指導下,6歲的小女孩在一個蛋殼上認真的雕刻了起來。

楊星國向記者展示自己雕刻的人物肖像對照圖。

楊星國向記者展示在第14屆深圳文博會上獲得中國工藝美術文化創意獎銅獎的鴕鳥蛋作品《牡丹亭》。

《牡丹亭》的外層“亭”是將非洲鴕鳥蛋殼切成片,然後一點點打磨成“瓦片”,再將300片“瓦片”貼成古建築的形狀,形成牡丹亭的樣子,古樸典雅;內層“牡丹”是用澳洲鴯鶓蛋殼,利用其自然的四層顏色,露出第一層的白色,將第二、三、四層的淡綠色、墨綠色、深墨色,按牡丹的樣子層層雕透,一幅“活色生香”的牡丹就躍然“蛋”上。

鵝蛋鏤空《梅蘭竹菊》。

雞蛋浮雕《福祿壽》。

楊星國正在整理擺放藝術館內的蛋雕作品。

藝術館裏擺滿了各種蛋殼雕刻而成的藝術作品。

楊星國的兒子楊明,今年14歲,從2015年開始跟隨父親學習蛋雕,如今已經可以獨立完成簡單的作品了。楊明告訴記者,蛋雕藝術中他最喜歡的是鏤空,這項技術最難掌握,因爲難所以他就想挑戰自己,每當鑽頭和蛋殼接觸的那一剎那,他就有一種莫名的興奮與自豪感。

楊星國與兒子楊明正在爲新創作的作品裝箱。

在楊星國衆多的學生當中,沈龍最得老師的心意,而且沈龍是唯一一個被髮工資的學生。據楊星國介紹,沈龍勤奮踏實、性格穩重、耐得住性子沉得住氣,是學習蛋雕的好人選。16年初中畢業後,沈龍因家庭困難不能繼續供自己上學而退學去外地打工,今年過年回家的時候,一次偶然的機會被蛋雕的神奇藝術所着迷,便請求楊星國傳授他蛋雕技藝,爲了能夠讓沈龍安心學習生活無後顧之憂,他就決定每個月向沈龍支付一千元的工資。“看着自己親手完成的作品,那種成就感真的是太令人欣喜了,我喜歡蛋雕,而且我相信我一定會學好蛋雕技藝的……”沈龍堅定的告訴記者。(每日甘肅網記者 韋德佔圖/文)

來源:每日甘肅網

阿甘哥薦讀

暑假裏5點就起牀,陪媽媽趕30多里路賣菜…網友贊這個甘肅娃會有大出息!

和北上廣深一起入圍百強榜單,甘肅這個城市厲害了!

權威解讀!蘭州市最新機動車限行措施到底有啥變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