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勤奮的問號

迫擊炮絕對算得上是現代戰場上的老將了,不過這位老將確實有自己與衆不同白裏透紅的一面。從誕生到現在已經幾百年的歷史了,不但沒被淘汰,反而一直是陸軍戰士喜愛的作戰裝備。輕巧易於攜帶,便宜(一般只有普通身管火炮幾十分之一的造價),耐用,射得遠火力猛等優點。

1342年阿拉伯人就整出了迫擊炮的雛形,而近現代意義的第一門迫擊炮是1904年日俄戰爭中俄軍搗鼓出來的,始於俄羅斯,成名也在俄羅斯,所以俄羅斯對迫擊炮可以說是情有獨鍾。這不,據俄羅斯媒體塔斯社報道,俄羅斯軍隊最近接收一批最先進迫擊炮——2B25“海鷗”靜音迫擊炮。

要說這個“海鷗”靜音迫擊炮有啥新潮的地方,概括起來可以用“三無”來形容,那就是發射時可以實現無聲、無煙、無光(或者說微聲,微光,微煙)。這種“三無”產品怎麼樣?有沒有覺得很神奇?

這個“三無”的技術特點別看說起來簡單,可在實戰中卻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哦。我們都知道,迫擊炮本身的射程並不遠,口徑在100mm以上的重型迫擊炮的最大射程也不過是在8000米左右,而適合單兵攜帶的輕型迫擊炮一般只有3000米左右。

這樣的射程就註定迫擊炮的弱點之一就是很容易被敵方發現。原因很簡單,除了發射時有響聲之外,發射完後對方還能通過望遠鏡等手段看到擊發時的煙,除此之外擊發時還有輕微的火光,都是戰時暴露迫擊炮位置的“明燈”。因此在戰場上爲了不被發現/定位,迫擊炮手需要不斷的更換髮射點。

而俄羅斯的這個新迫擊炮正好解決了這三個令人頭疼的問題,“三無“靜音迫擊炮真正能做到讓敵人很難察覺且殺人於無(微)聲,所以也有人把它稱爲“隱身迫擊炮”。那麼這款“海鷗”靜音迫擊炮時如何解決傳統迫擊炮發射時的聲、煙、光的問題的呢?

原來“海鷗”靜音迫擊炮的炮彈由兩部分組成,上面是一個普通的迫擊炮彈頭,下面是一個一個長管尾翼組件,其中的長管是一個活塞彈射筒,筒內置活塞和發射藥,發射時把長管塞進迫擊炮的長擊針套管上,發射藥點火後推動活塞向底端移動,到達尾管底部被卡住。由於燃燒的火藥氣體被封閉,發射時無煙、無光、聲音很小。

俄軍之所以搞出這麼一個新玩意出來,是爲了滿足特種作戰的需要,我們都知道特種部隊(空降兵,陸戰隊等也有可能)需要深入敵人後方,所以隱蔽自己,保持有生力量就變的非常重要。而這款“海鷗”靜音迫擊炮既“三無“又便於攜帶,不得不承認某些場合下戰士們用起來確實更趁手一些。當然該炮拿來偷襲敵人,在後方打打黑炮還不錯,真正和普通迫擊炮比起來,在射程及威力上還是稍有不足。

2B25“海鷗”迫擊炮,口徑82毫米,由兩名士兵操作,最大射程1200米,射速爲每分鐘15發,射角45度至85度,可通過移動雙腳架實現360度環射。行軍作戰轉換時間30秒,戰鬥全重13公斤,可由一名士兵攜帶。

怎麼樣?總體性能看起來還不錯吧?可有眼尖的朋友就會有疑惑了,這傢伙射程怎麼才這麼一點點?要知道,我國90式60毫米迫擊炮的最大射程都已經達到了5564米了,這都82毫米的口徑了,怎麼才1200米呢?

確實是,“海鷗”迫擊炮由於活塞行程限制,發射藥有限,所以射程很近,這也是“三無”迫擊炮的通病。我國,法國,比利時等國其實也有“三無”迫擊炮,優缺點也和“海鷗”一樣,只不過在研製年代上,可比俄羅斯早了幾十年。實話實說,俄羅斯在“三無”迫擊炮這塊上,屬於比較晚“開竅”的。

不過俄羅斯後發優勢明顯,據說俄羅斯的專家們目前在進一步研究及改進這款迫擊炮,想設計出口徑更小,射程更大的靜音迫擊炮。目前他們的目標是想生產一款60毫米口徑,射程在3500米左右的換代產品。如果真實現這個指標,俄羅斯這款新迫擊炮起碼在“三無”迫擊炮裏,射程算是比較逆天的。畢竟歐美同口徑的“三無”迫擊炮最大射程也就800米。

不過從俄羅斯軍隊已經迫不及待裝備了第一代產品的情況來看,俄軍可能有兩個目的:

第一,在實戰中充分檢驗這款新型迫擊炮的各項性能,爲下一代產品的設計提供更多的參考;

第二,俄軍特種部隊的實戰現在很多,他們急需這樣一款武器來增強特種部隊的實力。

所以戰場環境急需纔是俄羅斯開竅研製及改進“三無”迫擊炮的主因。別看迫擊炮威力不咋地,作爲現代戰場上的老兵,它可是一直擁有其他武器替代不了的特長和作用。不管是傳統迫擊炮也好,還是最新的靜音迫擊炮也好,實用且難以被其他裝備取代的纔是最好的。(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