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夢蕉城(周思穎)當前,蕉城區正積極開展三都澳海域海上養殖綜合整治行動,其中,清理海漂垃圾是這次行動的一個重要環節。那這些海漂垃圾到底是從哪裏來?又會到哪裏去?想必大家都很關注。接下來,就跟隨着筆者一起去三都鎮瞭解一下。

日前,筆者一路從城區出發前往三都鎮,在礁頭碼頭海域上看到,一個個白色泡沫浮球幾乎佔據着整片海域,場面有些驚人。而在三都大灣村與白匏村之間的大片海域,也同樣漂浮着大量的白色泡沫浮球及木板、繩段等各種無序的海上養殖設施,場面更加驚人。

在這些髒亂的海域中,常年活躍着一支與海漂垃圾打交道的隊伍——三都海上環衛隊。他們藉助撈網和鉤子等工具清理海漂垃圾,除了泡沫需要到專門的地方進行分解處理外,木板進行回收處理,其餘運往垃圾焚燒場進行處理。“我們每天凌晨5點就出發,一天十多個小時的時間,都在船上度過,工作雖然簡單,但是工作量卻是十分龐大的。”三都海上環衛隊工人林以敏說。

如此大規模的海漂垃圾究竟是如何產生的呢?難道這僅僅是颱風過境的產物?其實,並不竟然。三都海上環衛隊負責人王貴華向筆者介紹了海漂垃圾產生的來龍去脈。

王貴華告訴筆者,目前,三都鎮海上人口約8000多人,每天會產生10噸以上的海漂垃圾,包括海上生活垃圾、漁排正常損耗的垃圾,以及部分岸上的居民隨意傾倒的垃圾。海上環衛工人們一天最多可以打撈6噸左右垃圾,使得每天至少有4噸左右垃圾遺留。近期,由於颱風過境影響,使得大量傳統泡沫網箱漁排破損形成垃圾,同時周邊海域的垃圾也因颱風被水流衝到澳內,目前整個澳內每天的垃圾產生量達到15噸左右。

垃圾的來源清楚了,但治理起來可非易事,而這便歸咎於三都澳特殊的地理環境了。

“三都澳的水源以青山島爲中界,從島嶼兩側流入。兩處的水流到了青山下方以平岡交界處,會與澳內的水流形成一個三角形的水域。在潮水大的時候,澳外的垃圾在潮水的帶動下,漂浮進澳內,但在退潮的時候,水流會在三角區內形成一個迴旋,流入的垃圾無法流出,滯留澳內,由此便產生了垃圾‘進得來、出不去’的尷尬局面。”王貴華說。

由於三都澳特殊的地理環境,使得流域內的垃圾量隨着潮水的漲落,逐日增多,導致水域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重。爲了處理這些海漂垃圾,蕉城區及三都鎮曾投入不少資金及力量,這其中便包括了成立於2014年的海上環衛處,但總是收效甚微。

採訪中,筆者瞭解到,造成海漂垃圾“不減反增”的,除了三都澳“口小腹大”的特殊地理位置外,更多的是海域內常年存在的無序養殖。“三都澳海域內的垃圾主要還是源自於自身海上作業產生,只有實施規範化養殖,對傳統漁排進行升級改造,並制定相關的垃圾清理機制,才能從源頭上對海漂垃圾進行控制。”王貴華說。

據瞭解,目前,蕉城區正在開展三都澳海域海上養殖綜合整治行動,力爭在今年底,對禁養區內“三菜”養殖基本完成清除,到2020年2月底,禁養區漁排全面退養、拆解;到2021年底,限養區漁排和“三菜”養殖基本完成改造升級,漁排養殖面積限定在8萬口以內,“三菜”養殖面積限定在2600公頃以內。

黑惡必除,除惡務盡!

掃黑除惡舉報電話:0593—7195761

掃黑除惡,我們在行動!

·End·

責任編輯丨黃 珊

值班主任丨林翠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