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馬上評丨瓜子二手車,沒有中間商只有中間坑?

瓜子二手車成功打進大衆市場。

以一句“沒有中間商賺差價”,成功打進大衆市場的瓜子二手車,卻出現了“銷售員賺全款”的事件。

據河北唐山市一車商反映,包括他在內有8人通過瓜子二手車一名牛某某的銷售員購買汽車,牛某某收錢後失聯,現已被警方拘留。無獨有偶,就在兩天前,有媒體報道稱,6名車商從瓜子二手車高姓銷售人員處,購買了260臺二手汽車,並將2700萬匯入該銷售私人賬戶中,高某某收錢後失聯。

其實,圍繞瓜子二手車的銷售員,年初深圳也曾發生一起類似的詐騙事件。如此“密集高發”,很難說是瓜子二手車太倒黴,招的員工“接二連三”地不靠譜,而應該是平臺的內部管理已經出了問題。

不是牛某某有多牛,高某某有多高,而是他們站在了平臺的肩膀上,這是騙取客戶的前提和基礎。

事實上,任何企業的銷售人員都有潛在的職務便利。但是制度完善的企業,能夠把好安全關,及時預防並威懾潛在的詐騙行爲。

然而,瓜子二手車的問題,不僅僅是員工管理的問題,還有平臺本身存在的漏洞。比如,受害者陳某即表示,銷售員牛某某曾說過,“老闆要銷量,折價比例控制在20%內基本沒問題,瓜子掙錢不掙錢不重要,銷售要銷量賺提成,大老闆要數量贏期權”。

平臺一時追求業績數量而非收益,或許有着戰略意義上的考慮,但是這個戰略設計,不能給銷售員留下私自操作的漏洞,更不能給客戶挖下上當受騙的巨坑。

現在,瓜子二手車已經意識到這種風險,表示要成立大安全部門。但問題是,之前因爲沒有這套安全機制產生的風險問題,就該客戶來承擔了嗎?

這並不是說,平臺積極配合,協調處理“銷售員與客戶之間的糾紛”就可以了,平臺不該獨立於事件之外,而是以當事人之一的身份盡到應有的責任。 

或許有人會說,車商爲了圖低價或折扣,不把錢打到平臺賬戶,而是打到銷售員私人賬戶,被騙了那是活該。很多人還可能聯想到順風車“取消訂單後再私下交易”的例子,但瓜子二手車銷售員捲款事件的不同之處在於:

一是,銷售員不同於滴滴司機的身份,他是平臺的員工,是以職業身份和客戶之間發生職業行爲;二是,順風車司機的車是自己的,但銷售員用以騙取客戶的一切資本均來自平臺,哪怕是客戶佔便宜的心理,也是基於平臺的漏洞。所以,無論如何,平臺是不能抽身事外的。

有意思的是,受騙者陳某向瓜子二手車討說法時被告知,牛某某已於3月份離職。但陳某納悶的是,“4月底的時候,牛某某還給我發了一個他參加瓜子二手車的會議視頻,視頻顯示他當時就在會議現場。”如果平臺在牛某某離職時間上故意忽悠維權客戶,這個甩鍋的嫌疑就過於明顯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