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對於國內中小學生家長來說,課外班一直是個令人糾結的話題。上吧,怕給孩子增加學習負擔;不上吧,又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當然,無論是出於主動還是被動,很多家長最終還是走上了給孩子報課外班這條“不歸路”。當家長們花掉大把金錢、被陪讀折磨得筋疲力盡的時候,常聽到有人說:要是讓孩子去國外讀書就好了,每天輕鬆得跟玩兒似的……國外的家長真的不用像國內家長這樣爲孩子上課外班而操心嗎?國外的中小學生真的不用上課外班嗎?讓我們聽聽旅居美國20年、現如今兩個兒子已上中學的母親怎麼說——

國外中小學生真不用上課外班嗎?帶您瞭解美國課外班什麼樣

資料圖 劉平 攝

美國家長也爲興趣班“傷腦筋”

在美國,學前教育階段爲0到5歲,這個階段的興趣班名目繁多、五花八門,最早的從嬰兒時期就開始了。

美國的爸爸媽媽們都希望送自己的孩子去興趣班,因爲可以從小挖掘孩子的潛能,培養孩子的好奇心,提高孩子的自身修養和綜合素質,磨練孩子的意志力與耐力,當然,更重要的是爲了拓展孩子的社交能力。

不過,送孩子去什麼樣的興趣班是門學問,美國的父母也會因此而“傷腦筋”。因爲這個階段的孩子就像一張白紙,父母不知道孩子有哪方面的興趣,所以要花時間和精力盡可能地陪孩子去參加各種活動,一起探索和挖掘,才能找到孩子的興趣點。

我的大兒子大毛5歲之前,我給他報過很多培訓班。1歲的時候,我帶他去了一家早教中心,讓他接觸嬰兒體操和音樂。我發現他運動能力強、樂感好,也喜歡和其他小朋友一起遊戲。大毛兩歲的時候,我帶他參加了一個幼兒音樂班,每週兩次課,聽聽音樂,唱唱兒歌,敲敲打打一些兒童樂器,大毛玩得不亦樂乎。我發現他對各種音樂和樂器都有興趣。大毛3歲半的時候,我讓他上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堂足球課,從此就一發不可收拾,一直踢到上高中。

有一些興趣班屬於報得不成功的。大毛3歲的時候,我送他去學畫畫,老師很耐心,顏色、線條、角度……手把手地教他畫卡通,畫水果、蔬菜,但大毛始終沒有畫出興趣。這種狀態持續了將近一年,我終於意識到孩子對畫畫不是慢熱,而是根本不感興趣,也實在沒天賦,所以趕快退出了。大毛4歲的時候,我送他去學鋼琴,結果第一堂課後老師便說:“男孩子坐不住,先回家吧,5歲以後再開始學……”

應該說,上小學之前,大毛忙忙碌碌地學了不少新鮮東西,但是,他沒有上過數學興趣班,也沒有背過乘法口訣。在美國的家長看來,課本上的知識完全可以留給學校老師來教,不用提前學。

美國中小學生其實也挺忙

美國的小學是5歲入學。只是學校設有學前班,需要學習一年,6歲正式進入小學一年級學習。

相比之下,美國孩子小學和初中課程很輕鬆,作業少,也沒有升學壓力。但是,大多數美國孩子還是挺忙的。

美國的小學下午三點前放學,因爲多數州的法律規定不滿13歲不可以自己在家,所以,下午三點以後就是孩子們參加各種各樣課外班的時間了。通常,課外班分兩種,一種是校內的,一種是校外的。

校內的課外班就在校園裏。這種課外班通常先是寫一小時作業或者有規定的安靜閱讀時間,之後就分成不同的興趣小組活動。有打籃球的,有踢足球的,有學廚藝的,有做手工的,還有機器人小組,繪畫小組,學科興趣小組如數學興趣小組也是有的。校內的課外班一般是由學校或學區或專門的機構組織和經營,每週還會安排看電影或參觀之類的校外活動。

校外的課外班就多了去了,僅體育就包括足球、籃球、排球、棒球、橄欖球、游泳、滑冰/雪、跳水、網球等近20種。

拿鋼琴班來說吧。大毛5歲半開始學鋼琴。一開始坐不住,老師就讓他每天只練一刻鐘,後來慢慢半個小時、一個小時地往上加時間。孩子小,練一會兒就練煩了,但是老師從來不強迫,而是讓他自己挑曲子練,有時還會帶他去音樂博物館。因爲對老師的喜愛,大毛的鋼琴彈了很多年。在這裏,無論老師和家長都不喜歡強迫孩子,因爲把興趣變成任務,孩子就體會不到其中的樂趣了。

事實證明,在這種教育理念下,孩子既受到了藝術薰陶,也培養了刻苦精神,受益匪淺。大毛升入五年級後,學校讓孩子們按自己的喜愛選擇一種樂器參加學校的樂隊,大毛覺得管樂隊比絃樂隊酷,就選了黑管。從此,在每天1小時鋼琴練習之外,他又主動給自己“加碼”——增加1小時黑管練習。

大毛12歲,我們從加州搬家到華盛頓州,由於對新鋼琴老師的教學方法不適應以及對新學校管樂隊的狂熱,大毛不再喜歡彈鋼琴,一心只吹黑管了。那時候,我雖然覺得彈了7年的鋼琴就這麼放棄有點不甘心,但是因爲不願意強迫孩子,更因爲他不是對音樂失去了興趣,而只是由鋼琴轉黑管,我也就由他去了。誰知,一年之後的八年級,大毛居然自己重拾鋼琴。原來,學校最酷的爵士樂隊沒有設立黑管席位,大毛要想考進去,只能考鋼琴。他苦練了三個月,最終考上了爵士樂隊唯一的一個鍵盤手的席位。那一天,作爲母親的我,真正體會到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的含義。

除了鋼琴,我的兩個兒子還分別在小學階段參加過籃球、足球、棒球、游泳和滑雪這些體育類興趣班,還有每個華人孩子都經歷過的中文學校,並且在初中階段參加過學校的數學興趣小組、機器人興趣小組等等。

和國內課外班一樣,美國的課外班價錢也不便宜。一般來說,小學階段一種課外班每個月要花費450美元左右,初中階段一種課外班每個月要花費270美元左右。好一點的鋼琴老師收費每半小時至少45美元。不過,因爲“物有所值”,美國的家長們倒是不吝支付這筆費用。就拿我家來說,大毛從五年級到十二年級一直練習黑管;小兒子小毛從5歲到13歲風雨無阻地參加每年春秋兩個賽季的足球和籃球比賽,爲此,每週要進行兩次訓練。還有游泳和滑雪,雖然沒有成爲日常的一部分並參加專項體育比賽,但卻成爲他們人生的一種技能。至於棒球和國際象棋,嘗試過不喜歡就算了。不強求,他們也就沒壓力。

美國高中課外班變身“社團”

像國內高中生衝刺高考一樣,美國高中階段的課業負擔也很重,除了完成必修課,許多學生爲了在申請大學時具備更多優勢,還會選擇一些榮譽課程和大學先修課。美國的大學錄取學生,除了學習成績,還看重其他各方面的表現,比如體育活動、社團活動、比賽經歷、藝術特長以及社會實踐的參與程度等等。

於是,課外班到了高中階段就被各種各樣的社團所替代。在繁忙緊張的高中課餘參加社團活動,不僅僅是爲了給大學申請添彩,更體現出孩子們的熱情與奉獻,也就是美國人常說的passion(熱情)和dedication(奉獻)。

課外班可以一直堅持到高中的,應該就算是孩子的真愛了。就像大毛的黑管,整個高中階段每天50分鐘練習再加每週一次彩排,一直保持着地區愛樂樂團首席黑管的席位。剛剛纔被密歇根大學工程學院生物醫學工程專業錄取的他,已經在關注大學裏的樂團,爲報考做準備了。

除了在樂團吹黑管,大毛還參加了學校的機器人社團、生物醫學社團、中文社團,並在小學和初中的足球隊做教練助理,定期做義工和在低收入社區做免費家教……

美國高中的社團活動是校園生活和學生社交活動的重要部分,是孩子們鍛鍊領導組織能力並以一己之力服務社會的機會,雖然花費時間與精力,但是對孩子的個人成長是極其有益的。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