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委託“維權騎士”爲我的文章進行維權行動。

免責聲明:以下的文字,不做任何醫療建議,只做信息分享。

請隨意轉發到朋友圈,如需轉載請聯繫後臺。

本文4754,預計閱讀時間,11分鐘。

=======================

記得我小時候,偶爾喫上一塊糖,心裏都會甜上好一陣子,媽媽總是給我說,只要你在家聽話,我就給你帶糖回來。

鍾愛甜味,好像是人類固有的天性。

圖片來自Giphy

所以,你會看到,在食物越來越充足的這些年,全世界的人彷彿都在變着花樣喫糖。

從濃醇的巧克力,到酸甜的果味汽水,從清爽的薄荷糖,到香濃的奶油蛋糕,從可口的鮮榨果汁,到爆香的香油拌麪(沒錯,不是隻有添加了糖的才叫甜食)

當這份迷戀達到近乎瘋狂的程度後,單純喜歡甜,就變成了有點病態的嗜甜。

那麼,如果這時候讓你戒糖1個月,有沒有想過會出現什麼樣的結果?

有人說:那一定是場噩夢。
也有人說:肯定會半途而廢。

然而,來自荷蘭的小夥子Sacha Harland,就偏想要試試看,而且他完全堅持下來了。

圖片來自Buzzworthy

在經歷了1個月的戒糖(也包括酒精和加工食品在內)之後,他說自己好像完全變了一個人。▽

準備:檢查身體,選擇食物

爲了詳細記錄自己的身體變化,Sacha Harland在開始戒糖之前,先去拜訪了醫生,進行了全面檢查。

檢查項目包括體重、血脂、心肺功能、血紅蛋白水平等等。

主要結果是這樣的:

做好這些準備後,他就要正式開始戒糖了,這期間他可以喫的東西包括:

新鮮蔬菜、三文魚等油性魚類、其他肉類、堅果、雞蛋、無糖酸奶、新鮮水果……

他必須要避免的食物包括:

各種加工食品(比如披薩、漢堡、巧克力棒、爆米花等)、各種酒精類產品、各種碳酸飲料、米飯,麪條……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要求這麼多,他依舊不算作嚴格戒糖,因爲新鮮水果和果汁,還有燕麥,是沒有太大限制的。

但是,能做到這些已經杜絕了大部分的糖了,非常贊,現在的關鍵是,他這30天是怎麼過的。

第4天:情緒崩潰,非常難受

一開始戒糖,Sacha Harland感覺還不錯,除了喫不到平時可以喫的食物外,好像也沒有什麼影響。

但是,到了第4天,他開始明顯覺得不適,連起牀都感到困難,非常抓狂。

胡思亂想、焦慮不安、昏昏欲睡、煩躁鬱悶……一系列狀況,不良情緒都湧了上來。

這讓他有點想要放棄,他特別想喫點甜的了,一杯含糖飲料、一個大漢堡都行。

他想了想,如果才進行了4天就不幹了,未免有點可笑了,於是,Sacha Harland去了醫院,想要尋求醫生的幫助。

原來是糖癮在做怪

醫生告訴Sacha Harland,讓他難受的應該是:糖癮。

什麼是糖癮?直白點來說就是對含糖食物上癮,別說你沒有,只是每個人的呈現方式不同而已。

那是什麼導致了我們的糖癮呢?有2個原因。

→身體享受葡萄糖充足的感覺

當你喫進去含糖食物(比如米麪糖等高碳水化合物)的時候,大腦往往瞬間得到葡萄糖供能,能量充足了,情緒上就會變得很快樂。

隨後,胰島素分泌,幫助你降低升高的血糖,身體隨後會對此做出反應,腎上腺素分泌,提醒大腦:葡萄糖消耗的差不多了,得再補充點了。

於是,你又想喫點甜的,即便是並不十分餓的情況下,如果喫不到的話,腎上腺素的分泌就會給你帶來諸如焦慮、煩躁、緊張等情緒。

→含糖食物刺激了你大腦中的獎勵機制

什麼是獎勵機制?舉2個栗子:

剛畢業就獲得一份超級好的工作,這一定會讓你感覺非常開心。
你和心愛的人墜入愛河,會有一種滿滿的幸福感。

找到工作的開心、墜入愛河的幸福感,會讓你感覺精神飽滿、非常興奮,甚至連疼痛都感覺不到。

這個時候,你的大腦裏面往往充滿了多巴胺和內啡肽,它們是一些能讓你感受到愉悅心情的神經遞質。

而這個過程,就叫做獎勵機制。

喫含糖食物,也一樣能刺激你的獎勵機制,讓你興奮、欣喜,於是你沉迷於這樣的感受中,變得上癮,不時想喫點甜的。

小知識▷你可能對糖(不止單糖,還包括米麪等複合糖)上癮的表現:
1、經常性想喫東西,即便壓根不餓
2、餓的時候,最想喫高碳水食物,比如麪條、蛋糕、餅乾,甜品等等
3、不喫糖後,像是面臨戒菸一樣難受

更讓你想不到的是,喫甜食和吸毒,對大腦的刺激居然是一樣的。

糖癮犯了,猶如毒癮

2008年,普林斯頓大學的心理學和神經學科的研究者,做了一個有關糖癮的研究。①

讓老鼠經常性喫糖,然後不再餵食糖了,斷糖之後,老鼠表現出非常怪異的行爲。

變現非常焦慮,不喜歡動,不去迷宮探索,只是喜歡呆在一個地方,煩躁,悶悶不樂。

而且,不喫糖之後,他們會喝酒更多,因爲大腦中已經有了一個暴食的習慣,總想喫點東西。

研究還發現,經常喫糖後,大腦中的獎勵機制一直處於高水平,斷糖後,大腦中的快樂神經遞質水平直線下降,這也許是老鼠焦慮的主要原因。

騰訊視頻:糖比可卡因更加容易上癮
https://v.qq.com/x/page/f0699wa5ryz.html?

不止如此,還有科學家發現,喫糖對大腦的神經刺激,猶如吸毒一般。

哈佛教授,Dr. DavidLudwig博士曾發起過一個高糖飲食研究,發表在美國營養協會雜誌上。

研究將12個肥胖的成年男性,隨機分配到2組:

第一組:攝入精煉的玉米糖漿,高GI
第二組:攝入需要慢慢消化的,沒有烹飪過的玉米麪,低GI

兩組進食食物的營養物質一致,卡路里一致, 風味一致,一個是高GI的深加工的食物,一個是低GI的天然食物,因爲消化速度不一樣,會導致升糖指數不一樣,第一組的身體指數明顯高。

實驗後,通過大腦的掃描發現,高GI的一組在攝入後,大腦中一個部分非常活躍,顯示亮度很高,這部分區域和可卡因,海洛因,酒精,香菸,刺激後的區域類似,也就是說,這些食物可能會引起上癮

Brain scans showed the same areas lightingup as do so with cocaine, heroin, alcohol, tobacco, etc. Which gives rise tothe notion that certain foods may trigger a process akin to addiction.

大腦這個區域還控制着食物和藥物濫用,和依賴症,也就說,你可能因爲攝入高GI的精煉碳水(米麪糖)太多,你會產生依賴,和暴食更多的高熱量食物。

小知識▷糖癮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
1、增加心臟病風險
2、致使脂肪存儲過多
3、可能增加抑鬱症風險
4、增加炎症
5、弱化免疫系統功能
6、誘發胰島素抵抗,進而導致糖尿病
7、增加高血壓風險
8、使得你越來越不願意動

所以說Sacha Harland在第4天開始經歷的一系列變化,就是在跟自己的糖癮做起了鬥爭,這是非常困難的。

醫生告訴他堅持下去,一段時間過後(大約1個月左右),肯定會發生質的變化。

於是,Sacha Harland決定繼續下去,但是,他發現,除了和身心做對抗外,自己還面臨着另一項大困難:周圍到處都是糖。

周圍到處都是含糖食物

是的,Sacha Harland說的沒錯,他的生活中到處都是糖。

實際上,在他開始試驗之前,他的朋友兼主持人Boris已經提前跟觀衆敲起了警鐘。

1瓶常見的普通冰茶:

裏面的含糖量其實相當於10塊方糖

就連炒菜或者烤肉用的醬料。

都有相當於15塊方糖的含糖量

這還都只是調味品和飲品,其他食物就更別提了,所以對Sacha Harland來說,戒糖真的不容易,他面對的誘惑到處都是。

比如,街上到處都能見到的含糖飲料:

比如身後的那家香味四溢的漢堡店(漢堡的主要成分麪包,也屬於糖):

比如跟朋友一起看電影,朋友能喫爆米花喝啤酒,他卻只能看着不能喫:

再比如去超市轉了一圈想買點合適的喫的,卻發現唯獨只有水他能喫:

是的,到處都是陷阱,到處都是含糖食物,事實上,在30多年前,還不是這個樣子的。

現狀:含糖食物到處都是

1980年,美國政府首次頒發了一份膳食指南,該指南規定脂肪攝入量不能超過30%,並且開始建議低脂肪高碳水飲食

到1992年,正式且詳細的膳食金字塔被公佈,在金字塔的底部是各種高碳水化合物,比如麪包,意大利麪,米飯和穀物,我們被告知每年要多喫這些食物纔有益於健康。

而這,也徹底影響了整個世界的『營養觀』和『健康觀』,一時間,所有人都把脂肪當敵人,把穀物等高碳水食物當做健康食品。

這一開始,就是30多年……

直到出現現如今的局面:走進大型超市,你就會發現,幾乎80%以上的食物裏都含有糖。

而且由於認知不足,很多人會覺得只要食品標籤印着『無蔗糖』,那肯定就是無糖食品。

其實,印着『無蔗糖』,那只是在告訴你,這裏面沒有添加白糖、紅糖等等,但是,蔗糖並不是唯一的糖。

你會在食品標籤上看到諸如楓糖漿、龍舌蘭花蜜、高果糖玉米糖漿、麥芽糖漿、蜂蜜等等配料,這些都屬於糖類,只是名稱不同而已。

有些食物會換種方式,添加各種人造甜味劑,比如阿斯巴甜、安賽蜜、糖精等等。

圖片來自Giphy

這些甜味劑不是天然存在的,而是在實驗室裏通過化學加工得來的。

基於化學加工這一點,儘管它們大都甜度高,零卡路里,不含碳水化合物,不會導致血糖飆升,甚至不被人體吸收,還是有很多人對其安全性產生質疑。

他們被發現可能會刺激神經元,併產生有害細胞的興奮性毒素,損害胸腺,並導致肝臟和腎臟發炎,安賽蜜會導致噁心和情緒問題。

當然,和普通糖類一樣,它們一樣影響大腦,刺激你的食慾,誘使你喫的更多,甚至影響腸道健康,增加代謝負擔。

還有一種隱形糖,你想都想不到,就是主食,特別是精製的米麪,或者由它們加工出來的『無添加糖』糕點,點心,米粉,米線。

這些食物,貌似純天然,非常健康,實際上它們進入人體,會很快被轉化爲糖,來給身體提供能量。

他們的含糖量驚人,一碗米飯,一碗麪的含糖量,相當於幾十顆糖,而這些糖,是中國人的最愛。

所幸的是,Sacha Harland扛過了一關又一關,終於,等到了第30天。

30天:他彷彿換了一個人

他來到了醫院,稱重、抽血、檢查心率等等。

終於,拿到了自己的體檢結果:

可以看到,Sacha Harland的體重、體脂率、血壓等等都得到了改善。

而且,更讓他感覺不一樣的是,他再沒有像第4天那種焦慮不安、煩躁鬱悶、昏昏欲睡的感受了。

他彷彿換了一個人,變的神采奕奕,精力很好,整個人都輕鬆了好多。

和之前那個喫糖的自己相比,他說,感覺自己完全不一樣了,就像戒掉毒癮一樣清爽。

關鍵的瘦龍說

戒糖一個月,說起來簡單,實際上還真不容易,因爲,外面的食物,不含糖的產品幾乎沒有。

真的希望有一天,糖能和煙一樣,全世界都禁止,這種毒品的危害無法估量,很多人太小看了。

這場戒糖之旅,雖然只持續了1個月,但對我們來說,都非常有意義。

Sacha Harland?通過戒糖不止減輕了體重,身體的很多健康指標還改善了,最最重要的是,他自己感覺完全變了一個人一樣,輕鬆,不再沒有糖就焦慮不安,不再依賴它。

對於我們呢?

短短30天時間,我們見證了戒糖帶來的改變,同時對糖癮,以及糖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有了更深的認識。

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說,一旦沾上了糖癮,可能一輩子都無法戒掉,堪比煙癮,最嚴重的是,很多人沒有意識到這是一個問題。

當你不餓也想喫甜品,喫麪包的時候,一般人會覺得很正常,不覺得自己已經上癮。

到底如何更好的擺脫糖癮呢?我之前寫過一篇文章,供大家參考▷知道它不好,卻忍不住想喫,怎麼辦?

以後,我會寫一篇更加全面的緩解糖癮的文章。

(叨叨完了,是不是又說多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