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捱打,我媽就經常說“憋回去,不許哭”,當時畏懼面前這強大的力量,所以總是會乖乖聽話,忍着眼淚承受着接下來的指責。

可是有時候,心裏的委屈確實無處宣泄,隨着逐漸長大,被深藏在了心底。

一句話的威力

我朋友的弟弟,今年19歲,去年上大學,考到了一個很遠很遠的城市,而且兩個學期都沒有回家,偶爾會打電話回來,過年的時候,也只是匆匆到家停留了兩天,就回去打工了。

她說她弟弟是個心思很重的孩子,小時候7歲他在外面被人搶了東西,好像就是一根毛毛草,他就和別人打了一架,兩敗俱傷,他的東西沒要回來,褲子還磨破了。

本來心裏就有些委屈,回家以後看見媽媽一下子就哭了起來,斷斷續續地說明了來龍去脈,想着能夠得到媽媽的安慰,可是結果卻事與願違。

媽媽對着弟弟大吼一聲:“憋回去,不許哭!”然後又劈頭蓋臉地罵了弟弟一頓,說弟弟沒本事把自己的東西搶回來,是個熊包蛋等等。

那一通侮辱性的“教育”之後,弟弟就變了,從那以後在外面自己能解決的事兒,堅決不會回家求助,和別人打架也成了家常便飯,打完架還會威脅對方“不準告訴家長”。

他上中學的時候,姐姐曾經問過他,爲什麼啥事兒都不能跟媽說,弟弟的回答讓她很喫驚,他說:“我有陰影,一想到媽吼我那句話,我就做噩夢。”

後來上了高中,這孩子發奮學習,考到了一個很遠很遠的大學,很少回家,打電話回來報喜不報憂,從來不會和父母撒撒嬌,或者說說自己在外面受到的委屈。

任何一種情緒都需要宣泄

他媽媽做錯的是什麼呢?就是阻止了孩子宣泄情緒,我們經常覺得笑比哭好,其實真的是這樣嗎?並不是!

笑和哭是平等的兩種情緒,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必須要宣泄出來的,遇到高興的事兒可以開懷大笑,遇到難過的事兒也可以抱頭痛哭。

前幾天《奇葩大會》上來了一個情緒攝影師,她通過聊天的方式,引導出人們積壓在心底的情緒,很多人都留下了一張流着眼淚的照片,那照片很美。

她說:“拍照爲什要笑?悲傷也是需要被看見的,每個人都有悲傷的事情,如果強行把這種情緒壓下去的話,它早晚有一天會反彈。”

所以我們應該允許各種情緒的存在,也應該試着去理解別人的情緒,對於至親的人更應該如此。

尤其是教育孩子,你不能只允許孩子笑,不允許孩子哭,孩子心裏的委屈或者憤怒,都需要你的疏導,而不是用一句“憋回去,不許哭”讓孩子把自己封閉起來。

那種不敢表達情緒的人生,真的太可怕了,他今天可能只是委屈於被人搶了一根毛毛草,明天就有可能會有更大的傷害讓他難過。

但是他的這些難過,只能由他自己一個人來消化,消化不掉的就打包存在心底,慢慢地發酵,最終不知道在什麼時候,突然爆炸,炸燬他的整個人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