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宰相,我们来分开理解一下这两个字,先说宰,小编第一想到的就是主宰之意。而相呢,就是指辅佐。要知道宰相在古代封建制度的地位是仅次于皇帝之人,也可以说是一人之上,万人之下,可见其权力之大,为何会设置这个职位呢?这就要从春秋战国时期说起了,管仲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杰出的宰相,他辅佐秦王统一天下,可谓劳苦功高,因此就有了宰相之职并流传至今,可就算这样,如果碍了皇帝的眼,还是免不了牢狱之灾的。就说西汉的开国功臣、大将周勃,大家都知道他因“厚重少文”,平息诸吕之乱,一直被后代所推崇。刘邦临终时也说过 “安刘氏天下者必勃也”。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这位宰相的能力,但是这位宰相却说自己还不如一个狱吏尊贵。这是怎么回事呢?

周勃出身家境贫苦,所以要做很多份工作维持生计,虽家境不好,但他却并不干平庸,所以从小就练习武艺,而且弓马娴熟,孔武有力。后在刘邦刚刚起兵的时候就跟着他打天下。周勃跟随刘邦几乎参加了秦末汉初的所有军事行动,灭秦、征项羽、平定内乱、防御匈奴。周勃的作战特点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冲锋狙”,还有一种就是安静型。而刘邦正是看到了周勃静若处子、动如脱兔的特点,认为他能够承担大事,在自己即将去世的时候,把樊哙手下的军队交给了周勃。吕后上台后,周勃隐忍以待。

吕后曾以残忍的手段害死了戚夫人及其子赵王如意,惠帝惊恐而死。吕后遂立刘邦和宫人的幼子为帝,自己临朝称制。她又违背刘邦“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的盟誓,封诸吕子弟为王,又令吕产、吕禄分领京师南北二军,控制了首都的警卫部队。还安插自己的亲信审食其为左丞相。公元前180年,吕后病死。相国吕产、上将军吕禄“矫制以令天下”,妄图篡夺汉室,齐王刘襄首先起兵讨伐诸吕。太尉周勃、丞相陈平用计夺取了吕氏军权,并与朱虚侯刘章共同谋划,一举诛杀二吕,族灭吕氏,立刘邦第四子代王刘恒为帝,为汉文帝。

汉文帝即位后,任命功臣周勃为右丞相,赐给黄金五千斤,食邑一万户。过了一个多月,有人劝说周勃道:“您已经诛灭了诸吕,拥立代王为皇帝,威震天下,而您得到了厚赏,居处尊位,已经很受宠信了,时间长了,灾祸要降临您的身上了。”周勃听了,心中恐惧,也感觉到了身居高位的危险。于是,他就向皇上谢罪辞职,请求归还相印。汉文帝并没有挽留,同意了他的请辞。时间过了一年多,左丞相陈平去世,朝中没有重臣主事。汉文帝又重新任命周勃为丞相。十个多月后,汉文帝对周勃说:“前日我诏令列侯,让他们回到自己的封国去,有的人还没有动身,丞相您是我所器重的人,您率先到封国去吧。

周勃于是被再次免去丞相职务,前往封国安度晚年。哪知大将军也有误判。回到封地一年多,每当河东郡守、郡尉巡行各县到达绛县,绛侯周勃自己害怕被诛杀,经常身披铠甲,命令家人也手持兵器,全副武装来见郡守、郡尉。周勃的这一举动实际是弄巧成拙,有人据此上奏皇帝,告发周勃有谋反企图。汉文帝于是就把这件事交给廷尉查办,廷尉又把此事交给长安处理。经查,周勃身披铠甲家与家人手持兵器见郡守、郡尉之事属实。无法辩解的周勃被捕捉治罪。进了监狱,周勃更是恐惧万分,不知怎样能把自己的举动解释清楚,狱吏们可不管你是多大功臣,逐渐开始对他进行欺凌侮辱。

无奈之下,周勃拿出千两黄金送给狱吏,请求他们帮助脱灾。拿了好处的狱吏,再审问周勃时,就在牍板背面写上字示意他:“请公主作证。”公主,是汉文帝的女儿,周勃的长子胜之已娶公主为妻,所以狱吏教周勃引用公主作证。果然后来在审理周勃的时候,有了公主的帮助,加上周勃把增封受赐的财物都给了汉文帝的娘舅薄昭。等到周勃案件紧急关头,薄昭替他向薄太后进言,太后也认为周勃没有谋反的事,决定为其伸冤。一次汉文帝临朝时,薄太后抓起头巾向文帝掷去,说:“绛侯身挂皇帝赐给的印玺,在北军率领军队,不在那时谋反,如今身居一个小县,反倒要谋反吗?”

汉文帝已经看到绛侯在狱里的供辞,于是向薄太后谢罪说:“狱吏刚才查清楚了,马上放他出狱。”于是派使臣手持符节释放绛侯,恢复他的爵位和封邑。绛侯出狱后,感慨万千地说:“我曾经率领百万大军,然而怎么知道狱吏的尊贵呀!”周勃从此又回到封国。于孝文帝十一年去世,谥号为武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