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外賣已經成爲人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事物,那麼近幾年流行起來的外賣是工業化發展的產物嗎,結論是否定的,外賣在古代就已經存在了。

早在八百多年前的宋代,外賣服務就已經出現了,當時經濟蒸蒸日上,並且傳入的蔬菜水果越來越豐富,飲食行業自然隨之發達起來,各類飲食店遍地開花,而上層社會也掀起一股“外賣”潮流。據宋代史書記載,宋朝皇帝時常派人到市場上“宣索”李婆雜菜羹、賀四酪面、臧三豬胰胡餅、戈家甜食等外賣來招待賓客,而且“直(值)一貫者,犒之二貫”,高興了還會給小費,一給還挺多。

既然皇帝叫外賣,百姓自然不甘落後。“市井經紀之家,往往只於市店旋買飲食,不置家蔬菜”。 原來宋代都城的小白領、小商人跟今天坐在辦公室的白領有同樣的生活習慣,都不喜歡在家做飯,反而偏愛下館子或叫外賣。

俗話說,有需求就有市場,宋代經濟眼光超前的老闆們就推出了新的送餐服務。凡是需要叫外賣的顧客派個人先去飯館點菜,“逐時施行索喚”,等到點了,飯館便安排專人送上門,也是貨到付款。如果是常客的話,餐具和食盒都能等第二天夥計去拿。

具體可以看《清明上河圖》,在圖裏,有個飯館夥計,肩上挑着食盒匆忙行走,不知正往誰家送外賣,在他們身上,我們能看到如今外賣小哥的身影。

現今送外賣都有保溫箱,古代也不例外。據宋史記載,當時飯館使用的大都是一種名爲溫盤的容器,這是用來保溫食物的器皿,它由上下兩層瓷構成,通過向夾層注熱水來保持食物的溫度和口感。

說完這些,是不是很感概古人的商業眼光和智慧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