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中國歷史上所有的皇帝按昏庸情況來排名,首當其衝的肯定是隋煬帝。“臭名昭著”的隋煬帝頻繁發動戰爭,窮兵黷武三徵高句麗,西征吐谷渾;勞民傷財地開鑿大運河,讓百姓喫盡了苦;驕奢淫逸地七下江南,沉迷美色誤國政。這些都是後人的普遍認知,而真實情況果真如此嗎?我們來細細解讀隋煬帝的功過是非。

首先,作爲隋朝的第二個皇帝,隋煬帝滿懷壯志地想要立下千秋大業,他把眼光放在了邊疆,畢竟只有擴張領土才能體現自身的雄才大略。如隋煬帝所願,西征吐谷渾取得不俗的成果,中國的疆域版圖由此擴大,雖然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但爲後世子孫留下一筆財富。而隋煬帝三徵高句麗最被人詬病,這點沒得辯解。隋煬帝爲了面子動用了上百萬的軍力去征服高句麗,卻無果而終,實乃得不償失。

第二,大運河的開鑿讓百姓喫盡了苦,換來了一條“海上絲綢之路”。隋煬帝先後開鑿疏浚了四條南北連通,蜿蜒五千多里的河渠,目的是加強對南方的統治,其次也爲了促進南北的經濟和文化交流。不僅如此,這條運河也爲盛唐的繁榮打下基礎。我在前面的文章講到,盛唐的商業發展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兩條“絲綢之路”,即路上“絲綢之路”與海上“絲綢之路”。所以,隋煬帝開鑿的京杭大運河功不可沒。更甚者,中國經濟重心南移也是從隋朝開鑿運河後開始的,開鑿運河的意義不言而喻了。

第三,隋煬帝真的沒有七下江南,也沒有沉迷美色,都是唐代史官故意抹黑的。歷史上的隋煬帝只下過三次江南,七次之說純屬胡說八道,後世的乾隆皇帝纔是真正的七下江南,留下一堆風流債。現在圍繞乾隆風流債的影視作品數不勝數,而隋煬帝呢,除了樓臺牡丹和龍舟選美這兩件事外,沒有多少了。原因就是,隋煬帝三次下江南大部分時間在考察制定治國方針,無暇顧及美色,而且歷史記載隋煬帝從未冷落過自己的正妻,何談沉迷美色呢?完全是民間文學的異想天開。

總之,隋煬帝到底是不是昏君,留給看官們解答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