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的小说,可以说圆了无数人心中的武侠梦,书中的武功招式,更是五花八门,精彩绝伦。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些武功招式的名称,其实都出自中国的古籍中,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玄冥神掌——《礼记》、《左传》

玄冥神掌是《倚天屠龙记》中玄冥二老的代表武功。

“玄冥”二字在中国古代神话中,主要指神的名字。比如可以代指水神、冬神或者北方之神。

《左传·昭公十八年》中说“玄冥,水神;回禄,火神。”

《礼记月令》也说:"﹝孟冬、仲冬、季冬之月﹞其帝颛顼 ,其神玄冥 "。

道教中,则用“玄冥”来形容道,也指肾之神,因为五行之中水主肾。到了汉代,人们开始用“玄冥”代表阴间、九泉,与死亡联系了起来。

而死亡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各种“怪力乱神”,所以到了现代,这个词便与各种有特异功能的人或现象联系了起来。

金庸笔下的“玄冥二老”的称呼,可能就由此而来,而玄冥二老的看家本领,也就叫作“玄冥神掌”了。

凌波微步——曹植《洛神赋》

“凌波微步”是天龙八部中的武功绝学,段誉从密洞中习得,并因此练就了天下无双的轻功。

其实,如此厉害的功夫,最早却是对女子美态的形容。

曹植的《洛神赋》中,描摹洛神走路时的妙曼步态“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形容女孩子走路时姿态轻盈优雅,如蜻蜓点水,浮在水波之上。

洛神,是远古时代神话中的女神,传说为伏羲氏之女,因迷恋人间春色,来到洛阳,于是被称为“洛神”。

金庸先生取“凌波微步”的轻盈,将它命名为一种轻功的名字,听起来既美又贴合实际,果然是文中圣手,令人佩服。

黯然销魂掌——江淹《别赋》

黯然销魂掌是《神雕侠侣》中杨过创始的武功,共有17招,黄药师称赞只有郭靖的降龙十八掌可与之媲美。

“黯然销魂”一词出自南朝江淹的一首《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此句道尽了离别的哀伤与不舍,作者江淹就是“江郎才尽”所说的江郎。

九阳神功——《楚辞》《抱朴子》

“九阳神功”现在可谓是被调侃最多的金庸武功之一,是《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的看家武功。

“九阳”在中国古代是个多义词,很多古书中都有记载。

比如《楚辞·远游》记载:“朝濯发於汤谷兮,夕晞余身兮九阳”。

根据王逸的注解,“九阳,谓天地之涯”。在这里,九阳是天地边缘的意思。

李白《明堂赋》中也出现过类似的意思:“于是横八荒,漂九阳。”

《楚辞》中的“九阳”,还有另一个意思,就是日出之处。

《楚辞·王逸

》:“蹑天衢兮长驱,踵九阳兮戏荡。”书中注解为:“九阳,日出处也。”

既然是太阳升起的地方,那么九阳也可以代指太阳。《后汉书·仲长统传》:“沆瀣当餐,九阳代烛。”李贤注:“九阳,谓日也”。

后来,到了道家这里,九阳就变成了纯阳的意思。”晋代陆机《列仙赋》:“呼翕九阳,抱一含元,引新吐故,云饮露飡。”

总之,就是与太阳有关,九阳神功本身也是充满了阳刚之气。

六脉神剑——《黄帝内经》

“六脉神剑”是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有名的武功,为大理段氏的最高武学,由大理开国皇帝段思平所创。

所谓六脉神剑,是指含于指尖的内力隔空激发出去,使其以极高速在空中运动(区别于隔空点穴)的一门技术。

指力所能及的地方,有如有一柄无形的剑,所以叫做“六脉神剑”,对培养人的内力很有帮助。

“六脉”的说法来自《皇帝内经》。

《皇帝内经》提出了十二经脉,其中与手有关的六经为:“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阴心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太阳小肠经。”

而这六经,也就是“六脉神剑”的基础理论。

逍遥游——《庄子》

《射雕英雄传》里,黄蓉向洪七公学了“逍遥游”的独门武功。

而《逍遥游》是《庄子》的第一篇,其思想价值和艺术性都可以说是道家的精髓。

这篇文章中追求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一种绝对的自由,所谓“逍遥者”是也。

这个名字非常符合金庸武侠中洒脱坦荡,游戏江湖的风格,将武功神韵衬托得淋漓尽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