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哥哥10年前犧牲的地方,陳勤百感交集,有很多話想跟哥哥說。

早春,層林染翠,薄霧繚繞。四川省北川縣擂鼓鎮陳山村,本是個不知名的羌族小寨,因爲10年前的那場大地震進入人們的視野,更因爲一位烈士的壯舉而令人難忘。

2008年5月12日,休假在家的原第二炮兵“常規導彈第一旅”羌族排長陳大桂,在地震來襲的生死關頭奮力救出11名鄉親,自己卻被泥石流吞沒,全家只有在綿陽當老師的妹妹陳勤倖免於難。當年10月,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追授陳大桂“全國抗震救災模範”榮譽稱號。

英雄忠骨長眠青山,地震廢墟旁如今已綠樹蔥鬱,芳草遍地。清明前夕,已成長爲火箭軍“常規導彈第一旅”某營副教導員的陳勤,帶着家人來到這裏,看望離去10年的哥哥和其他親人。

撫摸着冰冷的紀念碑,還未張口,陳勤的臉頰上已經滑落兩行熱淚。她有太多的話,想跟哥哥和其他親人說……

她想告訴他們,在哥哥犧牲兩週年紀念日,自己被特招入伍,走進他生前所在部隊,和他的戰友們一起行進在導彈方陣中。在她看來,從軍報國是對親人尤其是對哥哥最好的紀念!

她想告訴他們,自己已成長爲共和國第一代女子導彈發射號手,曾擔任我軍首個女子導彈發射連的指導員,帶着哥哥的夢想將導彈送上了藍天。

她想告訴他們,自己與旅裏的“博士參謀”徐金華在導彈發射架下結緣。如今徐金華已成爲一名出色的導彈工程師,陳勤也當上發射營副教導員,女兒真真已經4歲,這次一家三口都回到了北川。

山風習習,吹亂了陳勤的頭髮,也吹乾了她臉上的淚痕。她掏出兩枚金燦燦的軍功章,放在哥哥的遺像前,一枚是哥哥的三等功獎章,一枚是自己的二等功獎章。

雖然身材嬌小,但陳勤的身體裏流淌着和哥哥一樣滾燙的熱血。走進女子發射方陣後,面對體能訓練、專業理論、操作技能等重重難關,她白天跟着學、晚上加班練,逐漸成長爲一名優秀的導彈發射號手。因在重大任務中表現突出,陳勤榮立二等功。

“大哥是導彈測試號手,是幕後英雄。你是導彈發射號手,你幫大哥圓了發射夢想,相信他在天有靈,一定會感到欣慰!”愛人徐金華在一旁說道。

陳勤一邊擦拭哥哥的遺像,一邊點頭。在戰友們的眼中,陳大桂是烈士、是英雄;而在陳勤眼中,哥哥是榜樣、是力量!

這些天,隨着清明節臨近,不少鄉親來祭奠陳大桂烈士,有人採來大把的野花,有人擺上羌族祈福的“白石”。陳勤瞭解到,當年哥哥捨身救出的11名鄉親,過着美好的生活:陳言慶的女兒當上了村長,陳桂山的兒子在攻讀北京大學醫學博士……

羌笛有情,吹出聲聲幽婉。羣山不言,忠魂永駐心間。

陳勤深情擦拭軍史館裏哥哥的銅像。

2012年8月,時任女子導彈發射連指導員的陳勤(右),擔任發射指揮長,成功將導彈送上藍天。

陳大桂烈士犧牲後,火箭軍某旅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爲民服務隊,多年來持續開展扶貧幫困獻愛心活動。

官兵在軍史館烈士展廳學習陳大桂的英雄事蹟。

2017年11月,黨的十九大代表陳勤爲官兵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