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红楼梦》的朋友都知道曹雪芹对日常生活的观察是细致入微的。看一个作家是否高明,一部作品是否出众,往往就是在这些细节上。下面我们试举一例,稍作分析:

《红楼梦》第五回 贾宝玉神游太虚境 警幻仙曲演红楼梦 有这么一段文字:

说毕,携了宝玉入室。但闻一缕幽香,不知所闻何物。宝玉不禁相问,警幻冷笑道:“此香乃尘世所无,尔如何能知!此系诸名山胜境初生异卉之精,合各种宝林珠树之油所制,名为‘群芳髓’。”宝玉听了,自是羡慕。于是大家入座,小鬟捧上 茶来,宝玉觉得香清味美,迥非常品,因又问何名。警幻道:“此茶出在放春山遣香洞,又以仙花灵叶上所带的宿露烹了,名曰‘千红一窟’。”宝玉听了,点头称赏。 因看房内瑶琴、宝鼎、古画、新诗,无所不有;更喜窗下亦有唾绒,奁间时渍粉污。 壁上也挂着一副对联,书云: 幽微灵秀地, 无可奈何天。

这段文字是说贾宝玉梦中进入太虚幻境,在警幻仙姑的带领下,进了一间屋子。警幻仙姑为贾宝玉解说室内所散发的幽香名为“群芳髓”,然后请贾宝玉喝茶,茶名“千红一窟”。“千红一窟”谐音“千红一哭”。宝玉听了之后又环顾房内,看到瑶琴、宝鼎、书画等,下面这一句就是我要强调的细节:“更喜窗下亦有唾绒,奁间时渍粉污”。

唾绒是什么,古代妇女刺绣,每当停针换线、咬断绣线时,口中常沾留线绒,随口吐出,俗谓唾绒。奁又是什么?奁是中国古代女子存放梳妆用品的镜箱。圆形,直壁,有盖,一般腹较深,下有三兽足,旁有兽御环耳。流行于战国至唐、宋间。

一个窗下的唾绒,一个梳妆盒上的粉渍,这两处细节要不是贾宝玉,换了别的男人恐怕不会注意到。而且文中特别写道“更喜”二字,与前面的瑶琴、宝鼎、古画、新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者通过这个细节一下就把贾宝玉喜欢女孩子的这一性格特点凸显了出来。如果不是对女人的生活起居异常熟悉和特别关注,一个男子是不会在刚刚进入一间屋子,就观察出“唾绒”和“粉污”这样极其细微的闺阁之物的。

一个爱吃女孩子嘴上胭脂的“混世魔王”,一个抓周时“别的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的“酒色之徒”,一个上学快要迟到还嚷着“等我下了学再吃晚饭,和胭脂膏子也等我来制”的“祸根孽胎”。这样的贾宝玉怎么能不受异性的青睐?又怎么能在警幻仙姑屡屡“警其痴顽, 使他跳出迷人圈子”时顿悟归正呢?真真是“ 幽微灵秀地, 无可奈何天”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