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這一時期最典型的特點就是蘇軍並沒有着手去重建那些被殲滅的機械化軍和坦克師,而是組建了大量的坦克旅,其實這種類似於德軍裝甲團的編制更加易於掌控,也比較適合當時蘇軍戰略防禦的環境。其實平心而論,我認爲在當時戰爭進行到後期以後,蘇軍的裝甲部隊的指揮上其實通過大量的實戰積累了經驗,但是在戰術上還和德軍存在一定的差距。

爲什麼蘇軍要投入坦克裝甲師?當時蘇軍在什麼樣的形勢下才投入坦克裝甲師?

其實僅就裝甲部隊的戰鬥力而言,德軍的裝甲部隊在戰役、戰術上都明顯強於蘇軍的裝甲部隊,其實蘇軍裝甲部隊的成功依靠的是靠着衆多的數量優勢。但即便在蘇軍坦克同時佔據數量和質量優勢的1942年,德軍的裝甲兵也還是認爲自己的坦克裝甲師比蘇軍更勝一籌。

二戰時希特勒的《阿道夫·希特勒衛隊》爲何會輸給蘇軍坦克裝甲師

蘇軍的裝甲部隊在戰爭初期就遭到了德軍的毀滅打擊,包括那些實力雄厚的機械化軍(500 輛以上的坦克)也都在戰鬥中消耗殆盡,這其中更是包括後勤和技術問題導致的損失甚至超過了戰鬥損失。其實僅僅這一點就說明了蘇軍的坦克將領並沒有能力去指揮大編制裝甲部隊的能力,他們仍舊需要在實戰中積累經驗。在這一時期最典型的特點就是蘇軍並沒有着手去重建那些被殲滅的機械化軍和坦克師,而是組建了大量的坦克旅,其實這種類似於德軍裝甲團的編制更加易於掌控,也比較適合當時蘇軍戰略防禦的環境。

二戰時希特勒的《阿道夫·希特勒衛隊》爲何會輸給蘇軍坦克裝甲師

蘇軍在莫斯科發起了全面的冬季反攻,在那次大規模的進攻行動中,蘇軍的坦克旅就顯得力不從心了,僅僅只有幾十輛坦克的坦克旅在突破德軍的防線,而且往往還損失慘重,已經無力縱深擴大戰果,進而德軍的裝甲預備隊就能夠迅速發起反擊從而封閉突破的缺口。所以蘇軍就迫切需要組建更大編制的裝甲部隊,來執行進攻任務從而擔負起縱深的突擊任務。於是在1942 年蘇軍開始組建大量的獨立的坦克軍和機械化軍,實力呢與德軍的裝甲師相差不大,並着手組建了坦克集團軍。這也標誌着蘇軍裝甲部隊的正式重建,蘇軍開始也就開始試圖恢復並加強其進攻能力。

二戰時希特勒的《阿道夫·希特勒衛隊》爲何會輸給蘇軍坦克裝甲師

在1942 年,蘇軍裝甲部隊的反擊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但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蘇軍所發起的“天王星”行動,蘇軍的裝甲部隊第一次對德軍防線戰役性突破,這一次突破更是爲了以後的戰略勝利奠下了基礎,因此德軍一個重兵集團軍被殲滅了,並由此擊垮了德軍的南翼防線,德軍的三個集團軍不得不戰略性大範圍的撤退。德軍將領這才領略到蘇軍裝甲部隊的戰鬥力,正是這場勝利讓蘇軍的裝甲部隊獲得了巨大的信心,並由此成長了一大批優秀的裝甲兵將領。緊接着在庫爾斯克會戰中,蘇德兩軍的裝甲部隊進行了一次正面的對決,一方佔據質量優勢(德軍),一方佔據數量優勢(蘇軍),最終打了個平手,正是這一戰標誌着蘇軍裝甲部隊開始崛起。

二戰時希特勒的《阿道夫·希特勒衛隊》爲何會輸給蘇軍坦克裝甲師

其實平心而論,我認爲在當時戰爭進行到後期以後,蘇軍的裝甲部隊的指揮上其實通過大量的實戰積累了經驗,但是在戰術上還和德軍存在一定的差距。在當時德軍的將領承認蘇軍裝甲部隊依靠的是數量上的碾壓,不過對於蘇軍裝甲部隊的戰鬥力是認可的。

大家對此有何看法?不妨暢所欲言的談一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