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馬蹄金和麟趾金”

出土地點:江西南昌海昏侯劉賀墓

墓葬年代:西漢神爵三年(前59年)

▲西漢·海昏侯劉賀墓出土的

馬蹄金與麟趾金。攝影:林忻

海昏侯劉賀墓的金器把人們的視線拉回西漢這個黃金帝國,其中的馬蹄金與麟趾金是劉賀的祖父漢武帝爲炫耀自己得到麒麟、天馬兩種祥瑞而專門製造的“紀念品”,蘊含着武帝對昇仙的企盼,將馬蹄金與麟趾金分賜諸侯王暗示着武帝給諸侯王們的一個希望,那就是帶領他們一起昇仙。

秦漢時期不死昇仙被認爲是可信和可行的。昇仙既需要自己的努力,也需要一定的外部條件。“假外物以自固”,即將外物的屬性轉移到自己身上、以使身體不朽是昇仙的基礎。黃金因其永不腐朽而最受青睞,並被製成各種物品以供求仙者使用,這是馬蹄和麟趾特地用黃金製作的原因所在。

昇仙乃上升至天界,須獲得天意的垂許,而符瑞是人、天相協的標誌。麒麟乃大瑞自不待言。馬蹄金的馬指天馬,象龍一樣能夠飛到天上的馬。這種馬和麒麟當然是不得了的祥瑞,所以被挑選出來,並用黃金製造成最關鍵的部位——昇仙之足:馬蹄和麟趾。

▲馬蹄金與馬蹄對比圖。海昏侯墓共出土48枚馬蹄金,大者重量在237.66至246.29克,接近漢代一斤。造型仿馬蹄,底部平整,腹中空,上部開口,保存較好者開口處鑲嵌琉璃片。

▲麟趾金與鹿蹄對比圖。海昏侯墓共出土25枚麟趾金,重量在76.12至83.36克。漢代麒麟形態說法不一,文獻有“麋身、牛尾、一角”之說。從造型看,麟趾金細長小巧,底部截面呈尖圓形,後端附一小趾,很像是某種鹿科動物。

武帝得到白麟是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得到天馬共兩次,一次是元鼎四年(前113)敦煌渥窪水出天馬,一次是太初四年(前101)獲取大宛良馬。

傳說伏羲時有龍馬負圖出於黃河,堯帝時“麒麟遊於郊外,萬民知其爲祥”,這些都是明君受命之瑞,因此武帝不顧大臣反對,竟然不倫不類地將天馬歌用作祭祀天地祖先的郊廟歌辭,我們不妨來看一下:

其一:

太一貢兮天馬下,

沾赤汗兮沫流赭。

騁容與兮跇萬里,

今安匹兮龍爲友。

其二:

天馬來兮從西極,

經萬里兮歸有德。

承靈威兮降外國,

涉流沙兮四夷服。

▲西漢·玉仙人奔馬,陝西咸陽漢元帝渭陵附近漢代禮制建築遺址出土。原應爲建築內陳設,馬呈奔馳騰空狀,身兩側陰刻飛翼,騎者手持靈芝草,馬下底座刻雲紋,應爲天馬形象。

▲漢·長安城武庫遺址出土玉雕,上雕一獨角有翼神獸。據《漢書·郊祀志》記載武帝所獲白麟爲“一角獸”,這枚玉雕的形象,可能是時人認爲的白麟寫照。

太始二年(前95)三月,六十歲的武帝頒佈詔書稱“往者朕郊見上帝,西登隴首,獲白麟以饋宗廟,渥窪水出天馬,泰山見黃金,宜改故名。今更黃金爲麟趾、褭蹏以協瑞焉。”褭蹏即馬蹄。在此之前,西漢的黃金貨幣延續了楚國的圓餅狀形制,武帝下令將其改鑄成麟趾、馬蹄之形,並“班賜諸侯王”,其中也包括劉賀的父親——武帝第五子昌邑王劉髆。武帝將新、老祥瑞一起翻出來,是因爲武帝老了,昇仙的壓力和渴望都很大很強烈。

黃帝一直是武帝的榜樣,《史記·封禪書》說,黃帝騎龍昇天,“羣臣後宮從上者七十餘人”。武帝大概希望自己也象黃帝一樣帶着“羣臣後宮”,所以將馬蹄金與麟趾金分賜諸侯王,也就是給了這些人保證和希望。

武帝是認真的,但武帝最終還是帶着希望死去了,只有馬蹄金和麟趾金至今仍熠熠生輝。

▲海昏侯墓出土的整盒馬蹄金與麟趾金,內應置大馬蹄金5枚,小馬蹄金10枚、麟趾金10枚。

▲海昏侯墓出土金餅285枚。雖然武帝下令鑄馬蹄金與麟趾金,但二者對製造工藝要求極高,並不能夠真正的推廣和流通,漢代使用的黃金貨幣仍以金板和金餅爲主。攝影:林忻

“編者案”

武帝愛神仙,燒金得紫煙。廄中皆肉馬,不解上青天。

麒麟與天馬,本是中年漢武帝自詡堯舜禹湯的政治神話,後又寄託了老年武帝昇仙的渴望,這份寄託也賜給了他最憐愛的小兒子昌邑王劉髆,劉髆傳給了兒子劉賀,劉賀經霍光擁立爲帝又很快遭廢黜,被宣帝封爲海昏侯後,將昌邑故國的財物帶到了豫章,他死後國除嗣絕,治喪的太中大夫面對這無人繼承的財產,最簡單無奈的選擇就是將它們全部埋入地下。

這些耀目的金子,也許並不如我們看起來那麼光鮮,它們見證過英睿帝王的寂寞晚景,也親歷過海昏宮室的悽悽慘慘,卻只能無言,被深深地埋入黃土中。

“附錄”

西漢的黃金時代

西漢“多金”之說,蓋源於黃金頻繁出現於史料記載,皇帝諸侯賞賜黃金動輒千斤、萬斤。前朝的積累、冶煉技術的發達等,促成了這個熠熠生輝的黃金時代,也昭示了這段歷史的富足和自信。

▲漢·“關內侯印”金印

湖北省雲夢縣吳鋪鄉採集

▲西漢·鵝首形金帶鉤 江蘇省徐州市北洞山楚王墓出土

▲西漢·金獸

江蘇省盱眙縣南窯莊出土,重9000克

▲西漢·嵌琉璃片的馬蹄金與麟趾金。河北省定縣中山懷王劉修墓曾出土大小馬蹄金各2件、麟趾金1件、大金餅2枚、小金餅40枚。

作 者 :

韋正(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 教授)

參考文獻及圖錄:

《史記》卷十二《孝武本紀》、卷二四《樂書》。

《漢書》卷六《武帝紀》。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河北定縣40號漢墓發掘簡報》,《文物》1981年第8期。

南京博物院:《江蘇盱眙南窯莊楚漢文物窖藏》,《文物》1982年11期。

李正宇:《渥窪水天馬史事綜理》,《敦煌研究》1990年第3期。

陝西省文物局、上海市博物館:《周秦漢唐文明》,上海書畫出版社,2004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漢長安城武庫》,文物出版社,2005年。

中國國家博物館:《大漢楚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

圖片來源:

本文攝影作品已獲原作者授權,其餘圖片來自上述參考文獻、圖錄及網絡。

關於原創:

《一物》由“源流運動”原創發表,我們將邀請更多學者,解讀他們心中的“一物”,呈現不凡的古代世界。希望有一天,您在博物館中再與這些文物相遇時,它們於您不再是陌生的過客,而是久別的故人。

您的關注和分享是對

我們最大的支持^_^

《一物》往期悅讀

Vol.1 | 金枝玉葉的早殤

Vol.2 | 枉凝眉

Vol.3 | 戎馬未解鞍

Vol.4 | 諸侯王的寶器

Vol.5 | 獵豹傳奇

Vol.6 | 一往情深

微信名:源流運動

ID:wellspringchn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