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如何讓語言使用更規範、更得體?語言的優美在於其獨特的表達功能,在於能否滿足表達需要、是否適應場合和情境。一味使用網絡流行語會鈍化我們的感受,濫用華麗的書面語同樣會讓表達蒼白空洞。因此,使用語言要力戒盲從,做到“修辭立其誠”,提升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用差異化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

詞彙告急 語病不少

“每天的工作內容就是敲代碼,一天下來用的英文字母比漢字多,用的計算機語言比漢語多,感覺自己的語言能力都退化了,話到嘴邊也找不到合適的詞,只好別人說什麼,自己就跟着說什麼。”在北京市中關村工作的程序員小周說。

“平時都是在網上跟人聊天交流,一天噼裏啪啦能發好幾千條。可到了要寫正式材料的時候,憋了幾個小時也寫不出來,好多說法都不知道該怎麼用書面語表達。”一名網友在網上抱怨,引發不少共鳴。

除了表達乏力,語言文字使用不規範的問題也廣泛存在。今年年初,一部熱播古裝劇收到了“能氣死語文老師”的評價,文白夾雜的臺詞被挑出多處語病,比如“款待不周”“聽過一些耳聞”等,有網友評論說:“簡直頭皮發麻,想要拿紅筆批改的手快要按不住了。”

2018年5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下發了《關於全面提升裁判文書質量切實防止低級錯誤反覆發生的緊急通知》,針對個別裁判文書存在低級錯誤等問題,要求各級人民法院加強源頭治理,並落實相應司法責任。此前,“帶病”法律文書頻頻出現,例如某地人民法院的一份判決書,被網友爆料存在錯別字、標點符號錯誤、語法錯誤等諸多問題竟達68處之多。

“感覺自己語言不豐富、不得體有多種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這些受訪者在上學的時候,可能只是把語文當作應試工具,沒有下功夫多讀書多練筆,語文沒學好,導致語言素養水平不高。如果使用語言不規範,出現了錯字語病,甚至表達了完全相反的意思,這就違背了初衷,達不到預期效果。”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審、浙江師範大學教授顧之川說。

適時調整 不斷規範

使用語言文字,該遵循哪些規範?2001年1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正式施行,指出“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普通話和規範漢字”。據瞭解,語言規範包括字形規範、字音規範、標點符號規範、詞語使用規範、語法規範等,依據標準是國家關於語言文字的相關文件,如《漢語拼音方案》《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漢字簡化方案》《簡化字總表》《標點符號用法》等。

截至2016年,國家頒佈實施了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規範標準6類47種,語言文字信息化規範標準59種,針對語言文字或者包含語言文字相關規定的法律、法規、規章和規範性文件近2200項。對於一般使用者來說,直接查閱規範標準不太現實,工具書成了必不可少的助手。

“《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的每次修訂,都會參照國家有關語言文字規範標準的變化調整,並結合社會變化和學術進展,所以修訂永遠在路上。修訂週期太長,不能反映語言生活的發展變化;修訂週期太短,讀者會感覺無所適從,因此修訂週期會找一個平衡點。” 商務印書館漢語編輯中心主任餘桂林介紹。

人民網輿論與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祝華新說:“雖然今天語言學界很少提語言純潔性這一概念,漢語也在不斷增強現代性,但我們還是要爲語言的健康和規範而努力。”祝華新建議,對於語言使用採取“分層管理”:小說、電影等文藝作品,特別是以網絡形態出現的文藝作品,可以適度寬鬆;主流媒體、教科書、政府公文必須規範,起到文化導向作用。

2010年起,教育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開始開展城市語言文字工作評估,加強依法管理監督語言文字應用的力度,提高全社會語言文字規範意識和規範化水平。根據教育部、國家語委發佈的2017中國語言文字事業狀況,有關部門制定了《關於加強“微語言”傳播治理工作總體方案》,開展了全國100種報紙語言文字使用情況監測、全國5A級景區語言文字使用情況調研、全國醫療系統語言文字使用情況調研、商標廣告語言文字使用情況調研,開展了出版物“質量管理2017”專項工作等,從各方面推進語言文字應用規範管理。

學習經典 力戒盲從

魯迅的《少年閏土》《阿長與山海經》、楊振寧的《鄧稼先》、蕭紅的《回憶魯迅先生》、彭荊風的《驛路梨花》、劉慈欣的《帶上她的眼睛》、阿來的《一滴水經過麗江》……語文教材上的經典課文,給不同時代的讀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語文教材通過文質兼美的課文體現詞語、語法規範,培養學生的語感。”顧之川說,“現在倡導全民閱讀、構建書香中國,對提高大衆語言素養是一種非常好的導向。建設書香中國需要建設書香校園,讓中小學生從小通過閱讀開闊視野、豐富內心,提高語文運用的能力。”

“《現代漢語詞典》收錄了6.9萬詞條,除了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詞,大部分都很少用到。應該用好網絡平臺,增加表達豐富、優美、生動的優質內容供給,擴大讀者的選擇空間。”餘桂林說。

“語言的優美在於其獨特的表達功能,在於用起來是否得心應手、能否滿足表達需要、是否適應場合和情境。一味使用網絡流行語會鈍化我們的感受,濫用華麗的書面語同樣會讓表達蒼白空洞。因此,使用語言要力戒盲從,做到‘修辭立其誠’,提升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用差異化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申小龍建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