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年自《宮》以後穿越劇就開始火的不行,什麼《步步驚心》、《太子妃升職記》、《來自星星的你》等等都過了一把穿越的癮,但是小夥伴們小編今天要講的這個可能會讓你這輩子都不想再穿越了。

你聽說過——中國古代十大酷刑嗎。

有的小夥伴一聽酷刑就已經汗毛直立了,相信喜歡看古裝劇和宮廷劇的一定對此都有所瞭解,有的覺得一丈紅已經是極刑了,但是小編今天要來顛覆一下你的認知。(怕引起不適,圖片我就不放了)

剝皮

剝的時候由脊椎下刀,一刀把背部皮膚分成兩半,慢慢用刀分開皮膚跟肌肉,像蝴蝶展翅一樣的撕開來。最難的是胖子,因爲皮膚和肌肉之間還有一堆油,不好分開。

另外還有一種剝法,不知道可信度多少。方法是把人埋在土裏,只露出一顆腦袋,在頭頂用刀割個十字,把頭皮拉開以後,向裏面灌水銀下去。

由於水銀比血更重,會把肌肉跟皮膚拉扯開來,埋在土裏的人會痛得不停扭動,又無法掙脫,最後身體會從那個缺口中光溜溜地跳出來,只剩下一張皮留在土裏。

皮剝下來之後製成兩面鼓,掛在衙門口,以昭炯戒。最早的剝皮是死後才剝,後來發展成活剝。

腰斬

由於腰斬是把人從中間切開,而主要的器官都在上半身,因此犯人不會一下子就死,斬完以後還會神智清醒,得過好一段時間纔會斷氣。

明成祖殺方孝孺就是用腰斬,傳說一刀下去之後,方孝孺還以肘撐地爬行,以手沾血連書「篡」字,一共寫了二十四個半才斷氣。

車裂

即五馬分屍,很簡單,就是把受刑人的頭跟四肢套上繩子,由五匹快馬拉着向五個方向急奔,把人撕成五塊。 據說商鞅就是受五馬分屍之刑。

俱五刑

把砍頭、刖、割手、挖眼、割耳和鼻,即大卸八塊,通常是把人殺死以後,才把人的頭、手腳剁下來,再把軀幹剁成三塊。

漢高祖死後,呂后把他的寵妾戚夫人抓來,剁去手腳,割掉鼻子耳朵舌頭,眼睛挖出,強迫她喝下啞藥,戚夫人叫不出來了,心腸歹毒的呂后還嫌不夠,又叫人用煙把戚夫人的耳朵燻聾,然後丟在豬圈裏餵養,取名人彘。

後來呂后傳旨讓監官帶領自己的兒子(漢惠帝劉盈)去看被做成“人彘”後的戚夫人,漢惠帝劉盈因受此驚嚇,當場嚇得幾乎暈倒,不禁失聲道:“人彘之事,非人所爲,戚夫人隨侍先帝有年,如何使她如此慘苦?臣爲太后子,終不能治天下!”回宮後大病一場,從此便日夜飲酒作樂,不再涉及朝政,不久便死去。

凌遲

最早是把人殺死之後再剁成肉醬,稱爲醢,受過此刑的有子路,還有周文王的長子伯邑考。

後來發展更加精細,目的還是要讓犯人受最大的痛苦,因此不但是活的時候施刑,還要求受刑人必須身受多少刀以後才死。

據說發展到後來,每次凌遲要由兩個人執行,從腳開始割,一共要割一千刀,也就是要割下一千片肉片才準犯人斷氣。而據說犯人若未割滿一千刀就斷了氣,執行人也要受刑。發展成死刑的藝術。

而受此刑最有名的人就是大太監劉瑾,聽說一共割了三天才讓他斷氣...

而最慘的是明末抗清名將袁崇煥,因爲崇楨皇帝中了反間計,誤以爲他通敵賣國,判他凌遲處死,行刑前以漁網覆身(讓肌肉突出以便下刀),遊街示衆,被北京城無知的民衆衝上前去,把他的肉一塊一塊咬下來。那種心理的痛恐怕遠高於生理的痛。

縊首

在國外,絞刑是普遍使用的刑罰。革命成功之後往往路易N世就要被處以絞刑。

中國人的絞刑是用弓弦縊殺。就是把弓套在受刑人脖子上,弓弦朝前,行刑人在後面開始旋轉那張弓,弓越轉越緊,受刑人的氣就越來越少,最後終於斷氣。

岳飛父子就是這樣死在風波亭,(因爲他是功臣,不能斬首,要留全屍)而明末流亡的桂王也是這樣給吳三桂親手縊殺。

炮烙

看過《封神榜》的應該都知道,關於炮烙之刑,古史傳說和史籍上都說是殷紂王所爲。在銅柱上塗抹膏油,下面燃燒炭火,教犯人赤足在銅柱上走過,那是一定要滑下去的,滑下去便恰恰跌到火炭上燒死。炮烙之刑起源於紂王時期,由妲己發明。

臏刑

夏商五刑之一,又稱刖刑,是斷足或砍去犯人膝蓋骨的刑罰。歷史上有名很着名的老兄就是受這個刑,就是戰國時期的孫臏,因被龐涓妒賢而遭陷害。

宮刑

宮刑,漢代孔安國說:“宮,淫刑也,男子割勢,女人幽閉,次死之刑”。此刑罰對男女都有,《史記》作者司馬遷就遭此滅絕人性的酷刑。

梳洗

聽起來最不恐怖的一個卻是最殘酷的。太過殘忍,此處省略一萬字,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可以自行百度。

如果能重來,我還要在現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