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嘉偉

《深南電路投資分析》第一篇

導讀:

1 這是一個數千億級的市場,在幾乎所有需要電子產品的領域,比如手機,汽車,5G,工業4.0,人工智能,AR,智能家居等領域,都有它,下游旺盛的需求必定推動行業高速增長。

2 這個產業經歷了從歐美遷移到日本,臺灣的歷程,目前正逐漸向大陸遷移,大陸的產值達到全球的50%;

3 目前國內有1500多家廠家,深南電路作爲市場份額最大廠家也只有2.8%;旺盛的需求,巨大的市場,極大的增長空間,這會是一個有投資價值的行業嗎?

我一直在尋找優質成長股,好的成長股應該具備這樣幾個特徵:

1 有廣闊的市場空間,行業規模理想狀態在2000億以上,只有這個規模的行業才能孕育上千億市值的公司,假設潛在的投資對象市場份額能佔到40%,那麼營收就是800億,按照15%的淨利潤率計算,一年就是120億,然後按照25倍市盈率,市值就是3000億市值,目前這個公司的市值最好在300億左右,這樣就有10倍的回報空間,那需要持有多久呢?按照年複合增長率25%計算,大概10年左右;

2 具備核心競爭力,只有具備核心競爭力才能保證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並茁壯成長,這個核心競爭力可以是品牌,是技術,或者是規模,在不同的行業有不同的要求

3 要求有比較穩定的增長能力,行業需求在近10年會不斷爆發,只有大量的確定性需求才能催生公司不斷長大。

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深南電路,看看是否符合上述成長股要求。

一 行業分析

數千億的市場空間,龍頭卻只有2.8%的份額,未來受益於5G高增長

這家公司主營業務是做印製電路板,簡稱PCB,這是電子元器件的底盤,被稱爲“電子產品之母”,幾乎所有的電子產品都需要PCB,所以具有非常廣闊的應用市場。

其下游都是企業客戶,主要領域有通訊電子,5G設備,手機,平板電腦,家用電器等 ;汽車電子;醫療器械,航天航空,工業控制,計算機等等。

行業的發展,趨勢,和特點總結如下:

1 PCB行業在全球經歷過幾次產業遷移,在2000年之前70%的產能在歐美,後來慢慢遷移到亞洲,主要是日本,目前亞洲的產值佔全球的90%,然後又轉移到了中國,目前中國佔全球產值50%以上,隨着產業向中國轉移,未來中國的產值佔全球比重會越來越大。

之所以會這樣遷移,是因爲有幾個因素:

數千億的市場空間,龍頭卻只有2.8%的份額,未來受益於5G高增長

成本:包括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電力,運輸等,人工製造費用佔成本40%,覆銅板佔30%。

在成本方面中國肯定有巨大優勢,所以生產出來的產品在全球競爭中具備競爭力

市場:中國巨大的市場決定了這裏有巨大的需求,肯定會誕生對應的大型企業

{!-- PGC_COLUMN --}

2 行業上游是銅箔,銅箔基板,樹脂,玻纖布等,而覆銅板是印製電路極其重要的基礎材料,對印製電路板的性能,品質,穩定性,可靠性有非常大的影響,覆銅板在產業鏈中的議價能力也很強,可以輕鬆轉移成本上漲的壓力,下游主要是電子消費產品,汽車,通信,航空航天,醫療。

所以PCB製造企業會受到上游企業的壓制,同時下游客戶基本是世界級巨頭企業,所以也會受到下游客戶的壓制,這意味着PCB行業的議價能力不會很強。

3 產值

行業目前在全球屬於比較成熟的行業,年均增長只有3.5%,2018年PCB全球產值爲611億美元,同比增長3.84%,預計到2022年會增長到688億美元。

數千億的市場空間,龍頭卻只有2.8%的份額,未來受益於5G高增長

這說明行業目前非常成熟,增長很慢。

數千億的市場空間,龍頭卻只有2.8%的份額,未來受益於5G高增長

數千億的市場空間,龍頭卻只有2.8%的份額,未來受益於5G高增長

2019年323.9億美元的規模,對應2000億元以上的市場空間,2017年到2022年複合增長率5%,這是整個PCB產業鏈的增長速度,但2018年PCB製造業淨利潤同比增長率30%,遠高於整個行業增速。

4 各個市場情況

2017年第一大市場是計算機,佔比26.2%,但隨着計算機產業的成熟,2022年會降低到23.8%,產值爲178億美元,未來增長爲2.9%。

數千億的市場空間,龍頭卻只有2.8%的份額,未來受益於5G高增長

第二大市場爲手機,這屬於通訊電子細分市場,佔總產值的23.7%,未來年複合增長率3.4%

未來的主要增長動力來自以下幾個方面:

第三大市場是消費電子,包括AI,VR,智能家居等,到2022年佔比14.2%,產值79億美元

汽車電子:產值佔比會提高到9.8%,符合增長率4.1%,產值52億美元

工業電子領域:產值27億美元,佔比4.6%,

醫療器械領域:產值11億美元,佔比1.9%

通訊電子領域:包括5G,手機,通訊基站,路由器,交換機等,

數千億的市場空間,龍頭卻只有2.8%的份額,未來受益於5G高增長

5G主要需求集中在無線網,傳輸網,數據通訊,固網寬帶四個方面,目前這個領域PCB產值178億美元,佔全球總產值30.8%,除去手機通訊電子佔比爲7.1%,預計未來5年複合增長率2.9%,需求以多層板爲主,封裝基板需求量有8.95%。

數千億的市場空間,龍頭卻只有2.8%的份額,未來受益於5G高增長

未來5G對PCB的需求很大,一個是數量需求,5G宏基站可能會突破500萬,微型基站1000萬。

而國內的增長速度比較快,大概增長速度有15%。過去這個行業的主要增長驅動力來自消費電子產品,比如智能手機,但隨着全球手機行業日漸成熟,導致PCB行業增速也下滑了。

手機PCB技術發展趨勢

在手機等消費電子產品領域,未來朝輕薄化,小型化,可穿戴方向發展,所以實現更小的空間,更快的速度,更高的性能,要求PCB產品同樣具備“輕,薄,短,小”的特徵,傳統的HDI難以滿足需求,所以SLP技術,也就是高階HDI能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多家知名手機廠家的高端產品打算陸續引進這個技術,所以SLP技術的量產會打破行業手機行業現狀,佔據先發優勢的企業會進一步擴大優勢。

5 市場競爭

全球競爭狀況

目前全球前十大印製電路板企業都是外資企業,第一名是臺灣的臻鼎,營收爲35.88億美元,深南電路只能排在第19名,營收爲56億人民幣,連第一名的五分之一。

數千億的市場空間,龍頭卻只有2.8%的份額,未來受益於5G高增長

圖片來自網友烽火男兒行

而在國內市場,臻鼎也是第一名,但市場份額也不高,只有9.43%,前四名都是外資企業,深南電路第五名,2018年市場份額2.84%,比2016年的2.55%略微提高

數千億的市場空間,龍頭卻只有2.8%的份額,未來受益於5G高增長

圖片來自網友烽火男兒行

目前國內有1500多家PCB企業,處於小散亂的狀態,2017年內資廠商前10名的市佔率爲14.85%,行業第一名深南電路的市佔率才2.84%,第二名景旺電子2.09%,第三名興森科技1.65%,第六名勝宏科技佔比1.22%。

數千億的市場空間,龍頭卻只有2.8%的份額,未來受益於5G高增長

因爲PCB在生產過程會產生廢氣,廢水等污染,隨着環保要求越來越嚴格,未來小企業會進一步被加速淘汰,同時下游企業的需求越來越高,對於研發能力,規模生產,穩定交貨能力等要求會越來越高,未來行業發展趨勢是向“有技術研發能力,規模化生產能力”大型企業集中。

數千億的市場空間,龍頭卻只有2.8%的份額,未來受益於5G高增長

從產能看,景旺電子更大,深南電路第二,勝宏科技第三,這也是國內主要的競爭對手。

數千億的市場空間,龍頭卻只有2.8%的份額,未來受益於5G高增長

6 公司基本情況

數千億的市場空間,龍頭卻只有2.8%的份額,未來受益於5G高增長

深南電路實際是國家隊,中航國際持股69%,國資委是最終實控人。

公司的PCB業務聚焦在5G領域,抓住無線及數據通信的發展機會,保持並持續擴大先發優勢,同時着力在汽車 及服務器市場開發方面取得進一步突破。

數千億的市場空間,龍頭卻只有2.8%的份額,未來受益於5G高增長

深南電路PCB產品重點應用在通訊市場,所以其主要的大客戶爲通訊行業巨頭。

數千億的市場空間,龍頭卻只有2.8%的份額,未來受益於5G高增長

2018年財報顯示,深南電路前5名客戶營收佔比40.7%,第一名達到18.8億,前幾名客戶分別是華爲,中興,三星,諾基亞通訊領域巨頭,而通訊領域未來5G的爆發對PCB的需求會大量增長,成爲推動公司增長的主要動力。

公司在產品質量、交付方面表現優異,連續六年蟬聯華爲“金牌核心供應商”、榮獲中興“2018年度全 球最佳合作伙伴”、羅克韋爾柯林斯“全球最佳合作伙伴”等獎項。

公司已獲授權專利361項,其中發明專利317項,專利授權數量位居行業前列。

數千億的市場空間,龍頭卻只有2.8%的份額,未來受益於5G高增長

7 總結:

1 行業空間很大,國內市場在2000億以上,但比較成熟,整個PCB產業鏈增長國外只有3.5%,國內是5%左右,但PCB製造業的增長速度國內在15%左右,屬於快速增長行業。

2 行業目前正在向中國遷移,因爲中國有很大的成本優勢和巨大的市場,目前全球前十名都是外資,這與國內市場佔全球52%的現狀不符合,未來國內必然會誕生相應的巨頭。就成長空間而言,國內市場目前有2000億以上的規模,深南電路56億隻佔2.8%,未來有10倍成長空間空間。

3 行業目前有1500多家企業,處於混戰階段,但因爲環保,客戶需求變化,生產製造能力等各方面的因素,行業會快速向大型,具有技術研發能力的頭部企業集中。國內主要競爭對手是景旺電子,勝達科技。

4 深南電路業務重點領域在5G產業,主要客戶包括華爲,中興等,同時重點發展汽車電子,這是二個未來會快速增長的市場,規模在1000億以上。

5 公司在國內企業中有比較強的技術優勢,相對國內企業競爭力較強

6 行業議價能力差,對上游原材料供應商和下游大客戶都是如此,這必然會讓企業的獲利能力不強。

這就是今天的內容,明天對公司進行具體分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