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起草4120億美元基建計劃應對快速城市化,政府財政面臨考驗

快速的城市化是一把雙刃劍,推動經濟增長的同時也對現有的基礎設施造成壓力。

印度尼西亞吉配保稅港工業園。來源:視覺中國

記者 | 田思奇

印度尼西亞國家發展規劃部長本週宣佈,該國正在起草耗資逾4000億美元的全方位基建計劃,包括建設25個機場和新發電廠的項目。

這項提議要求印尼在2020年至2024年爲基礎設施建設投入5957萬億印尼盾(即4120億美元),約合這期間印尼GDP的5.7%。

規劃部長班邦·布羅德約內戈羅(Bambang Brodjonegoro)在本週早些時候的一次採訪中介紹說,40%的資金將直接由政府提供、25%由國有企業提供,其餘將由私營部門提供。

據彭博社報道,約60%的基建支出將用於與交通相關的基礎設施。在印尼,重要港口和設施工程極其複雜且昂貴,因爲該國陸地分佈在17000個島嶼上。

布羅德約內戈羅在雅加達表示:“印尼實現更高經濟增長的唯一途徑是互聯互通。”他說:“我們計劃在巴布亞這樣的偏遠地區,通過修建簡易機場或較小的機場來建立‘天空中的高速公路’。”

印尼擁有2.6億人口,是東南亞最大經濟體和全球主要大宗商品出口國之一。與出口大國馬來西亞和泰國不同,近年來,國內消費成爲支撐印尼經濟增長的基石。

印尼安永交易諮詢服務合夥人薩哈拉·西圖莫朗(Sahala Situmorang)撰文指出,預計到2025年,印度尼西亞68%的人口將居住在城市。這種快速的城市化是一把雙刃劍,雖然可以通過增加就業和提高勞動生產率來推動經濟增長,但也會對現有的基礎設施造成壓力。

在基礎設施不足的情況下,城市交通就成爲一個巨大的難題。在各種全球最擁堵城市的調查報告中,人口超過1000萬的印尼首都雅加達頻頻在列。作爲印尼的政治、經濟與文化中心,雅加達人口密度之高,使得其交通擁堵、環境污染、資源不足及貧困等問題不斷惡化。

今年4月底,總統佐科終於下決心遷都離開雅加達所在的爪哇島。目前新首都的位置尚未確定,但規劃部長預計,搬遷時間將長達十年,耗資高達330億美元。

按照佐科的設想,基建將成爲促進這個東南亞最大經濟體繼續增長的關鍵舉措。更好的基礎設施也能吸引更多遊客,幫助縮小經常賬戶赤字。2018年,印尼經常賬戶赤字擴大至四年來的最高水平。

自從佐科2014年就任以來,印尼每年保持着約5%的經濟增長。政府對下一年度提出的目標是增長5.3%至5.6%,仍低於佐科在第一個任期開始前確定的7%的目標。在佐科剛上任時,印尼政府就推出了該國史上最大規模的3500億美元基建計劃。

4月17日大選後,佐科宣佈自己成功連任,預計他將在下週公佈正式的投票結果。

儘管有諸多潛在好處,但近年來大型基建項目已經對印尼政府的財政構成挑戰。印尼稅收遵從度較低,大宗商品價格疲軟,國家預算因此喫緊,一些項目被擱置或推遲。

這些限制可能帶來的影響在很大程度上將取決於佐科是否選擇在組建新內閣時留任財政部長斯里·穆里亞尼·英德拉瓦蒂(Sri Mulyani Indrawati)。去年,她成功地將預算缺口縮小到GDP的1.76%,遠低於3%的上限,並提高了稅收遵從程度。

責任編輯:張玉潔 SF107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