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無獨有偶,不止某直播平臺,日前在多家主流互聯網音視頻平臺上,熱度值已悄然取代播放量,成爲網友第一時間看到的“直觀數據”。綜合來看,當下多數視頻網站和直播網站所採用的熱度值,是將用戶的觀看行爲、互動行爲、分享行爲等多項數據進行綜合計算的結果。

一線導讀:日前在多家主流互聯網音視頻平臺上,熱度值已悄然取代播放量,成爲網友第一時間看到的“直觀數據”。雖然熱度值的計算方式不同,但都試圖通過熱度值這一新單位提供一個更公正的內容質量評判機制,迴避“唯點擊量論”。

文丨李方舟

來源丨光明網

“這場直播竟然同時有30萬人在線觀看?怎麼會這麼多?”正在某直播平臺觀看一場美食直播的網友小張發出驚歎。

事實上,如果小張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這個30萬後面不是觀看量,而是一個叫“熱度值”的單位。無獨有偶,不止某直播平臺,日前在多家主流互聯網音視頻平臺上,熱度值已悄然取代播放量,成爲網友第一時間看到的“直觀數據”。

“播放量”過時了?

爲什麼顯示熱度值而不再顯示播放量數據?這就要從長期以來我國網絡視聽行業播放量造假的情形說起了。一直以來,網絡播放量都是衡量視頻類節目時長價值的重要指標之一,高播放量往往意味着更好的合作模式和廣告策略。在巨大商業利益的誘導下,爲影視產品“刷量”的行爲漸成業內“潛規則”,甚至逐漸形成從刷播放量、刷評分、刷互動的完整灰色產業鏈。

2017年,某網絡劇的劇方聲稱該劇的網絡播放量過400億人次,一時間引起網友的質疑:“全球所有人看一遍,都湊不出這個數字”,事後,雖然該劇方澄清數據是包括每集觀看量和相關片花觀看量的總數字,但開始引起網友對“注水觀看量”的關注。一項針對2017年1月、2月上線網絡的20部劇集的抽樣調查顯示,播放量總體注水高達六成。

在這樣的背景下,2018年11月9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文藝節目管理的通知》,要求各網絡視聽節目服務機構建立節目綜合評價體系,正確看待、合理運用收視率(點擊率)數據,堅決反對唯收視率(點擊率)傾向。順應新的要求,“熱度值”這項新的衡量指標應運而生,代替曾經在前臺網頁顯示的“播放量”。

視頻網站已開始使用熱度評價方式

“熱度值”更科學?

熱度值與播放量有哪些區別?綜合來看,當下多數視頻網站和直播網站所採用的熱度值,是將用戶的觀看行爲、互動行爲、分享行爲等多項數據進行綜合計算的結果。

某直播網站公佈的熱度具體計分方式

以某視頻網站的計算公式爲例,他們的熱度值包括觀看行爲指標、互動行爲指標和分享行爲指標,並且根據時間段將數據的權重做出區分。

以內容熱度爲例,在計算時,該網站參考兩個時間段的數值:一個是近24小時的觀看、互動、分享數據;一個是近30天的觀看、互動、分享數據,並以近24小時的多維度數據權重更高。

而觀看數據,也不是簡單的播放量累加,而是在計算用戶觀看視頻的整體時長和完成度的基礎上,綜合用戶數等數據得出的,甚至還要對正片觀看數據和片花觀看數據進行加權計算,讓觀看數據更能體現“觀看質量”。

至於“互動行爲”和“分享行爲”,則是對用戶評論、點贊、轉發、彈幕等交互行爲的綜合計算,試圖通關算法來增加評判的客觀性和反作弊能力。

與該網站一樣,各網站雖然熱度值的計算方式不同,但都試圖通過熱度值這一新單位提供一個更公正的內容質量評判機制,迴避“唯點擊量論”。

熱度值,播放量,還是其他?

新鮮出爐的熱度值是否能建立新的更爲科學的評判體系?關於這一觀點,目前仍衆說紛紜。有專家指出,繁複的計算方式雖然避免了主觀刷數據的行爲,但也讓監督難度更上一級。不僅如此,當原本共同的播放量標準不復存在,各家以不同計算體系統計而來的熱度值就成了缺乏公信力的“自說自話”。

淘寶上仍有部分商家出售某平臺刷熱度服務

而且就像網友小張一樣,新的熱度值數據也容易造成網友的“概念混淆”,無益於網友掌握實際信息。

也有聲音認爲,熱度值的出現至少可以增加“刷量”成本,對網絡視聽行業造假的現象予以扼制,同時,更加綜合的計算方式也說明各大視頻網站和直播網站對節目質量的愈發重視,未來當會出現更爲合理、更爲透明的計算方式,熱度值爲行業和觀衆接受只是時間問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