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籌”,顧名思義就是“羣衆籌資”,這一概念興起於2009年的美國,一個名爲Kickstarter的衆籌網站在紐約上線,這家網站致力於支持和激勵創新性、創造性、創意性的活動,通過網絡平臺面對公衆募集小額資金,讓有創造力的人有可能獲得所需資金來實現夢想。

然而,這個起源於大洋彼岸,在中國電商平臺被“認真重視的夢”,似乎並不如表面看起來那麼理想,甚至說有些扭曲走形。

衆籌延伸除多個層面和門類,最簡單的,仿高端產品。當然其實我們可以更簡單的給這一風格歸類爲山寨,一個安卓電視遊戲機套上索尼PS4主機殼,這種級別的抄襲在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我們經常得見。

第二個抄,爲抄創意,鑑於國內外網絡環境差別,這個抄發也略有區分。膽大者,自然是從身邊下手。舉個去年比較出名的例子。PICOOC智能體重秤在衆籌平臺發現造型相仿但創業過程描述更爲狗血的點名時間體重秤。

當然,着眼海外同樣是抄襲一層境界。這裏面有把國外衆籌網站kickstarter產品進行深度原封不動創意移植的,也有直接把衆籌做成海淘,直接把國外產品訂購回來重新按原創買的。譬如國外熱門項目Halo Back一不留神就有了中國創業團隊版本,你不常關注國外衆籌還真不知道其中這點貓膩。總之技術創新沒有,但克隆手段翻新是這部分“創業者”的拿手好戲。

參與衆籌都是初創缺錢的公司嗎?並不是,目前在衆籌網站的產品雖然大部分是你叫不上名字的小公司,但也不乏後臺硬朗的大品牌。茅臺酒、海信空氣淨化器、神舟筆記本電腦,混跡在衆籌平臺乍看之下毫無違和感。事實上,除品牌魚目混珠准入管理不嚴,衆籌的用戶體驗同樣混亂。衆籌似乎成了知名品牌打廣告清庫存的好場所。

淪爲炒作工具的衆籌平臺

2011年7月,中國首個衆籌平臺點名時間上線運營,衆籌模式被正式引進中國,各路電商平臺緊隨其後,然而,一個月後,“中國式衆籌”的鼻祖點名時間宣佈從智能硬件衆籌平臺轉型爲預售平臺。

創始人張佑接受媒體採訪時更是堅稱“Kickstarter的模式並不適合中國,衆籌在中國肯定會失敗”。

美國是有想法後,沒有錢,然後就開始在衆籌網站上籌錢。中國的衆籌實際上就是下訂單,而美國就是給了一種支持。

而早在去年,大可樂3手機登陸京東衆籌,總募資額只用了25分鐘就突破了1500萬元大關,讓人不得不懷疑,大可樂3手機上衆籌平臺只不過是一種營銷方式是爲了吸引更多的眼球,爲新產品造勢。

“長此以往會導致衆籌越來越偏向走樣,更多的淪爲炒作工作,而背離幫助真正的初創企業成長髮展的良性模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