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作为中国儒家经典,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半部论语治天下",不论是家长还是孩子,《论语》都值得常读常新。然而《论语》成书于战国前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其中真意何解?我们该如何跨越时空地去读懂它?一些经典的解读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今天向大家推荐一些《论语》的经典注解,这些注解离孔子生活的年代更近,也被学界普遍推崇。

《论语注疏》——即何晏(190—249年)集解、邢昺(932—1010年)疏。《论语注疏》是十三经注疏中的一种,吸收了北宋以前的注释,因此这本书是几个时代学者们的共同成果,保存了不少古注。

南宋大儒朱熹(1130—1200年)从《礼记》中抽出《大学》和《中庸》,合《论语》、《孟子》为《四书》。《论语集注》是朱熹本人呕心沥血、"逐字等称"后的经典之作,非今人注疏可比。其原因一是朱熹对于《论语》,不但讲"义理",也注意训诂。二是自明朝以至清末,科举考试,题目都从《四书》中出,影响很大,所以此书是论语解读中的重中之重。

程树德(1877—1944年)的《论语集释》成书于清末民初,堪称论语学的集大成之作。里面遍采历代论语注疏,从汉代的包咸、孔安国,到魏晋六朝的何晏、皇侃,再到宋代的大小程子和朱熹,最后至元明清的诸多儒者如方东树等,几乎都有采纳。《论语集释》每一条注解都会历数其学术研究的重点和成果,凡典章制度必有考证。

杨伯峻(1909—1992年)的《论语译注》是今世对于《论语》的官方注解,即目前官方承认的中文《论语》注解。杨伯峻和近代小学(文字考据学)大家杨树达(著有《论语疏证》)渊源颇深,其师法颇据于此。他的《论语译注》更为直观易懂,但又不失于考证精准,是普及《论语》的非常好的著作。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希望家长朋友们能收下这份经典的《论语》解读书单,同时也推荐给孩子,共同将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学习经典,传承文化,共同成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