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猴魁中國傳統名茶,也是中國歷史名茶之一,屬於綠茶類尖茶,產於安徽太平縣(現改爲黃山市黃山區)一帶,以猴坑村猴坑、猴崗、顏家品質佳,爲尖茶之極品,久享盛名。其外形兩葉抱芽,扁平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隱伏,有“猴魁兩頭尖,不散不翹不卷邊”的美名。

茶葉中所含的化學成分達500多種,具有抗菌、抑菌作用、減肥作用、防齲齒、抑制癌細胞等功效。清咸豐(1859),猴魁先祖鄭守慶就在麻川河畔的山中開出一塊茶園,生產出扁平挺直、鮮爽味醇且散發出陣陣蘭花香味的“尖茶”,冠名“太平尖茶”。現在,猴魁茶界普遍認爲“太平尖茶”是太平猴魁的前身。

太平猴魁兩葉抱一芽,平扁挺直,自然舒展,茸毫隱伏,蒼綠油潤,葉脈綠中隱紅,俗稱“紅絲線”。開湯香氣高爽,滋味甘醇,人稱“猴韻”,有“頭泡香高二泡味濃,三泡、四泡幽香猶存”之佳評。湯色清綠明浄,葉底肥壯,嫩綠成朵。

每年的穀雨前後開園(大量採摘)(由於黃山山脈的氣溫偏低,再加上高海拔因素,太平猴魁沒有明前茶這一說,但在清明後、穀雨前可能會有少量頭採),立夏前停採。採摘的時間較短,只有15-20天時間。

太平猴魁分猴魁、魁尖、尖茶三類,以猴魁品質最優,其外形“猴魁兩頭類,不散不翹不卷邊”。

原料爲一芽二葉至一芽三葉初展。採製十分講究,有四揀八不採;揀高山、揀壯枝、揀柿大茶品種茶棵、揀有芽茶尖,謂之四揀;無尖不採,過小不採,過大不採,瘦小不採,彎曲不採,蟲食不採,色淡不採,紫芽不採,謂之八不採。鮮葉及時推晾,嚴格揀別,取其一芽二葉、長短大小均勻的嫩芽炒制炒制分殺青、烘焙兩道工序,全用手工操作。

太平猴魁產於新明鄉三合村之猴崗、猴坑及毗連山區,茶園分佈在海拔六七百米以上的鳳凰尖、獅形山、雞公尖一帶山地及峽谷。太平縣素產尖茶,分貢尖、天尖、地尖、人尖、和尖、元尖、亨尖、利尖、泰尖珍尖十等,主銷南京、揚州、蕪溯等長江中下游各商埠。太平茶商葉任庵在南京開設長春、和春、同春茶葉店,每年都到三門等地設季節性尖茶收購店。同治初年,葉任庵從收購的尖茶中挑選芽葉完整、肥壯、勻齊的細嫩尖茶,單獨包裝售價倍增。

從廬江縣三十里鋪遷居猴坑,以幫工、種茶爲業的王魁成受其啓發,於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從海拔700米的風凰尖浮水宕茶園中,有選擇地採摘芽二葉芽頭,製作特種尖茶。王魁成排行老二,人稱王老二,於是這種茶被稱爲王老二魁尖。

民國元年(1912年),農商部在江寧(今南京)舉辦南洋勸業會,官、商合辦,屬博覽會性質。設農業、醫藥、教育、工藝、武備、機械、美術、通運等展館。太平縣三門茶商劉敬之購王老二魁尖數斤,取名“太平猴魁”送展,獲優等獎。

民國四年(1915年),太平猴魁又被送往美國舊金山巴拿馬運河開航萬國商品博覽會和評品會參展評比,獲一等金質獎章;

1955年被評爲中國十大名茶之一;

1982、1986年被評爲全國名茶;

2004年,在國際茶博會上獲得“綠茶茶王”稱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