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就出自这件唐代瓷壶上

写有“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的唐代长沙窑青釉褐彩诗文壶。

罗宇 张可 摄

扬子晚报讯(实习生 罗宇 记者 张可)“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这首唐诗能为今人所知,并非因收录在诗集中代代传承,而是上世纪70年代在湖南长沙出土的唐代彩瓷上偶然发现。昨天上午,《海丝路上的妙彩唐风——长沙博物馆藏唐代长沙窑瓷器特展》在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开展,190件唐代长沙窑瓷器中,就有这件享誉中外的“青釉褐彩诗文壶”。

唐代“安史之乱”导致中国又一次出现了从北向南的人口迁徙,身怀技艺的窑工把三彩、彩绘等北方彩瓷技术带到了湘江之滨,南北制瓷技术的融合和窑工们的大胆创新,催生了以生产釉下彩瓷为主的长沙窑。展出的瓷器共计190件(套),其中仅5件曾在长沙博物馆展出,95%以上都是首次对外展出。

颜色釉、釉下彩、模印贴花、诗词书法和绘画的植入等创造性的瓷器装饰手法使得长沙窑瓷器在实用功能之外还兼具独特的审美价值。

展览中,记者看到了那件著名的“青釉褐彩诗文壶”——壶身上那首“君生我未生,我生君以(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的诗文清晰可见。据介绍,这件瓷器上世纪70年代出土于长沙铜官窑,该窑址出土的瓷器中共发现了21首五言诗,都是由瓷工将当时流行于民间的诗歌写在所造的瓷器上,被统称为《铜官窑瓷器题诗二十一首》。

其实,南京的水西门一带也曾出土过唐代长沙窑瓷器,并为南京市博物馆所藏。这反映了当时长沙窑产品从地处内陆的湘江之滨出发,过洞庭,下长江,乃至于最后出海,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行销东亚、东南亚、西亚、北非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级畅销产品,是一千多年前名誉海内外的“中国制造”。例如此次展品中,就有描绘胡人乐舞的青釉模印贴花人物纹壶、装饰西亚特有植物的青釉模印贴花椰枣纹壶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