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就出自這件唐代瓷壺上

寫有“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的唐代長沙窯青釉褐彩詩文壺。

羅宇 張可 攝

揚子晚報訊(實習生 羅宇 記者 張可)“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遲,我恨君生早”,這首唐詩能爲今人所知,並非因收錄在詩集中代代傳承,而是上世紀70年代在湖南長沙出土的唐代彩瓷上偶然發現。昨天上午,《海絲路上的妙彩唐風——長沙博物館藏唐代長沙窯瓷器特展》在南京市博物館(朝天宮)開展,190件唐代長沙窯瓷器中,就有這件享譽中外的“青釉褐彩詩文壺”。

唐代“安史之亂”導致中國又一次出現了從北向南的人口遷徙,身懷技藝的窯工把三彩、彩繪等北方彩瓷技術帶到了湘江之濱,南北制瓷技術的融合和窯工們的大膽創新,催生了以生產釉下彩瓷爲主的長沙窯。展出的瓷器共計190件(套),其中僅5件曾在長沙博物館展出,95%以上都是首次對外展出。

顏色釉、釉下彩、模印貼花、詩詞書法和繪畫的植入等創造性的瓷器裝飾手法使得長沙窯瓷器在實用功能之外還兼具獨特的審美價值。

展覽中,記者看到了那件著名的“青釉褐彩詩文壺”——壺身上那首“君生我未生,我生君以(已)老。君恨我生遲,我恨君生早”的詩文清晰可見。據介紹,這件瓷器上世紀70年代出土於長沙銅官窯,該窯址出土的瓷器中共發現了21首五言詩,都是由瓷工將當時流行於民間的詩歌寫在所造的瓷器上,被統稱爲《銅官窯瓷器題詩二十一首》。

其實,南京的水西門一帶也曾出土過唐代長沙窯瓷器,併爲南京市博物館所藏。這反映了當時長沙窯產品從地處內陸的湘江之濱出發,過洞庭,下長江,乃至於最後出海,沿着“海上絲綢之路”行銷東亞、東南亞、西亞、北非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爲名副其實的世界級暢銷產品,是一千多年前名譽海內外的“中國製造”。例如此次展品中,就有描繪胡人樂舞的青釉模印貼花人物紋壺、裝飾西亞特有植物的青釉模印貼花椰棗紋壺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