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玉米去雄就是在玉米生長到一定時期去掉頂部雄穗,改變植株吸收和製造養分的輸送方向,達到提早成熟3-5天,增加單產10%左右,且操作簡便,省工省時,確是一項增產增收的重要措施。去雄後,由於改善了植株生態條件和養分輸送方向,比未去雄玉米雌穗提早抽絲2-3天,花期相遇好,授粉充足,有效克服花而不實。

在農業生產中,我們有時會遇到這樣的問題,比如玉米丫子(多餘分櫱)用不用掰?玉米多穗用不用掰?玉米用不用去雄?農民說的答案也不一樣,究竟該怎麼做?咱們今天就來說一說,以後大家就不用爲此爭論不停了。

玉米丫子到底該不該掰?多餘棒子摘不摘?別爭論了!玉米丫子(多餘分櫱)用不用掰?

這裏首先給大家明確一下,玉米丫子不用掰。今年種了春玉米的,過一段時間可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玉米根部長了許多小分叉,這些多餘的分櫱也就是俗稱的玉米丫子。應不應該掰掉它,有不少的爭議!其實不用太擔心,不用掰它。

玉米丫子產生的原因是因爲養分過多,氮肥(尿素)用多了,玉米營養生長旺盛,就會產生多餘的分櫱,把多餘的養分先放到丫子裏面,這樣就把多餘的養分分流了。

玉米丫子到底該不該掰?多餘棒子摘不摘?別爭論了!

這些玉米丫子可以增加根的係數,增加玉米整體的葉面積,減少了土壤水分的蒸發,削除頂端優勢。對玉米生長有利。此外,玉米丫子最大的作用就是替主莖保留養分的,等到主莖養分不夠的時候,丫子再把養分迴流到主莖,丫子也就枯萎了,所以你掰的不是丫子,是把養分都扔掉了。玉米丫子對主莖基本沒有啥影響。所以你的玉米長丫子了不用費那勁去掰,就讓他自生自滅去吧。

有人擔心玉米丫子會與主莖爭營養,這個擔心不無道理,但是前面已經說了,玉米丫子本來就是營養過剩的產物,所以不用擔心主莖營養不足了,玉米自身會適當調節的。此外,掰除丫子還有可能對玉米植株造成傷害,在植株進行自我修復的過程中,會增加病蟲害的入侵和真菌感染。

玉米丫子到底該不該掰?多餘棒子摘不摘?別爭論了!多結的棒子該不該掰?

一株玉米上同一穗位結出3-4個小棒子,這是什麼原因?用不用掰掉?

這種多棒玉米與水肥有一定關係,但關係不大。有一些特殊的玉米品種,具有多棒的特點。此外,還與環境有關,如果營養和光照都非常充分,結棒數量會有所增多。還有可能是因爲植株本身發生了基因突變。但在這些玉米棒裏,大概只有上面的兩三個棒能夠長成。

雜交玉米品種多數是單果穗品種,除植株上部果穗外,第二、第三果穗發育遲,吐絲較晚,不能受精結實,卻需要消耗大量的養分,摘除無效果穗集養分供給主穗,可使主穗果穗增大,不僅能增加粒重,提高玉米品質,還可以促進早熟。因此,多餘的棒子要掰掉。

玉米用不用去雄?

玉米去雄就是在玉米生長到一定時期去掉頂部雄穗,改變植株吸收和製造養分的輸送方向,達到提早成熟3-5天,增加單產10%左右,且操作簡便,省工省時,確是一項增產增收的重要措施。

玉米丫子到底該不該掰?多餘棒子摘不摘?別爭論了!

在玉米抽雄散粉前拔除雄穗,讓雄穗所消耗的養分、水分轉供雌穗的生長發育,可使果穗增長,穗粒數和粒重增加,禿頂減輕。去雄能改善羣體光照條件,在玉米螟、蚜蟲嚴重的地區,拔除雄穗可減輕蟲害。

通過去雄後,可使植株吸收和製造的有效養分源源不斷的向籽粒輸送,從而減少了雄穗因呼吸消耗大量養分,達到減少花而不實、增加粒重和提高單產的目的。

去雄後比未去雄玉米降低高度25-30公分,改善了田間通風透光條件,有利於增加種植密度,達到以密增產。

去雄後,由於改善了植株生態條件和養分輸送方向,比未去雄玉米雌穗提早抽絲2-3天,花期相遇好,授粉充足,有效克服花而不實。同時降低空杆率3-5%,提早成熟3-5天。

玉米螟常聚集在大喇叭口內取食,先啃食雄穗,降低花粉製造量,其次是產卵,孵化後殘食其它部位。通過去雄後,可將害蟲一起拔掉,帶出田外處理,從而降低了轉移危害機率。

去雄簡單易行,男女老少均可操作,一般去雄2-3次,每畝僅用工1個左右,不花一分錢。

玉米丫子到底該不該掰?多餘棒子摘不摘?別爭論了!玉米去雄技術與注意事項

去雄的時間以抽雄未散粉前進行爲宜,過早容易損傷l、2片頂葉,過晚已散粉,降低去雄作用。去雄宜在晴天10-15時進行,利於傷口癒合,避免病菌感染。陰雨連綿天氣不宜去雄。去雄可隔行或隔株,去弱留強,去雄不宜超過總株數的三分之一。山地、坡地或迎風面的兩行不宜去雄。

1.隔行去雄。

對吐露的雄穗,每兩行去掉一行,但不能去邊行,不能帶葉,否則會對授粉和吸收製造養分形成影響,降低產量。當全田雌穗花絲(雌蕊)由青黃轉爲紅色時進行徹底去雄,以達到通風透光,增加產量和提早成熟的目的,一般需進行2-3次。這種方法費工費時,在人少地多的農戶不宜推廣應用,防止加大勞動量,得不償失。

2.全田一次去雄。

當整個田塊雌穗花絲由青黃轉紅或深紅色時,應組織人力及時徹底去雄,同樣不能帶葉,以改善田間通透條件,促進早熟和提高產量。但存在問題是時間較難掌握,應用不好易對授粉不利,影響產量。優點是省工省時,操作簡便,很適合於人少地多農戶應用。

3.消滅蟲害,減少蟲源。

不論採取何種去雄方法,必須將所去雄穗及時帶出田外,減少田間玉米螟蟲源(雄穗是玉米螟主要危害和產卵場所),統一集中處理。

4.消除思想顧慮,做到及時過硬。

據測驗,一個正常發育的玉米雄穗,有效花粉粒可達3000—5000萬個,可滿足5-8畝單產1000公斤以上的花粉量,完全不必擔心花 粉量不足。

玉米丫子到底該不該掰?多餘棒子摘不摘?別爭論了!

5.雄穗露出苞葉時去雄。

必須在雄穗露出苞葉時拔除,一般分2—3次完成,最後一次全部拔除;全田一次去雄必須掌握在整個田塊雌穗花絲(雌蕊)變紅或深紅時方可進行,這樣才能達到提早成熟,提高產量的目的。

6.有條件的農戶還可採用人工輔助授粉的方法,效果更好。

即在抽穗揚花期間,利用早8—10時大量花粉散落時,隔行推株抖動,增加異株間授粉能力,連續2—3天,增產比較顯著。採用措施,增加授粉。對個別品種(或植株)雌蕊抽出困難,利用剪刀先天下午剪去頂(棒子)端2—3公分,第二天即可抽出花絲授粉,增加棒粒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