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精草,中药名。一年生草本,须根细软稠密,叶基生,长披针状条形。头状花序呈半球形,底部有苞片层层紧密排列,苞片淡黄绿色,上部边缘密生白色短毛,花序顶部灰白色。

花茎纤细,长短不一,淡黄绿色,有光泽,稍扭曲,有棱线数条。蒴果3裂。主产于中国江苏苏州、宜兴、溧阳,浙江吴兴、湖州、相乡,湖北黄岗、咸宁、孝感等地。

中国多数地区以该种植物全草作谷精草入药,秋季开花结珠时采收,晒干。具有疏散风热,明目退翳的功效。用于肝经风热、目赤肿痛、目生翳障、风热头痛、夜盲症等症。

性味归经

味辛、甘,性平。归肝、肺经。

功能主治

疏散风热,明日退翳。用于风热目赤,肿痛羞明,眼生翳膜,风热头痛。

①《开宝本草》:主疗喉痹,齿风痛,及诸疮疥。

②《纲目》:治头风痛.目盲翳膜,痘后生翳,止血。

相关配伍

1、痘后目翳:用石决明(火 ,研)、谷精草各等分,共为细末。以猪肝蘸食。(《鸿飞集》)

2、鼻衄:用谷精草捣罗为末,以热面汤调下二钱。(《太平圣惠方》)

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谷精草体轻性浮,能上行阳明分野。凡治目中诸病,加而用之,甚良。明目退翳之功,似在菊花之上也。”[1]

2、《开宝本草》:“主疗喉痹,齿风痛及诸疮疥。”

用药禁忌

阴虚血亏之眼疾者不宜用。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