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空軍各型戰鬥機頻繁在新聞中出現,蘇-35、轟-6K飛越巴士海峽、殲-11雙向繞島巡航、殲-20首次海上實訓等,中國空軍現有的先進戰機幾乎都有亮相,深入西太平洋展開實戰化訓練,而殲-20隱形戰鬥機也部署到了東部方向在後方壓陣。除此之外,近日中國空軍展示了殲-10B戰鬥機的演習圖片,其中一張圖片展示了殲-10B戰鬥機在演練新戰術時採用了非常獨特的掛載方案:機翼掛架掛載了一枚鷹擊-91超音速重型反輻射導彈和一部大型電子干擾對抗吊艙,機腹則掛載了一個副油箱。殲-10B戰鬥機是我國自行研發的殲-10輕型戰鬥機的升級版本,受限機身尺寸,和殲-11戰機等重型戰機相比作戰半徑有明顯不足,這也是殲-10戰機的最大短板。

而這架殲-10B的掛載方案就展示了殲-10B的一個全新戰法:副油箱彌補作戰半徑的不足,電子吊艙可以壓制干擾地面防空雷達,鷹擊-91反輻射導彈則是防空雷達網的“終極殺手”。這套方案很顯然是針對敵方的防空預警雷達進行定點打擊的配置,是反輻射作戰任務的標準掛載方案。殲-10戰鬥機機動性強,殲-10B還在隱身性能方面做了一些升級,配合大型雷達干擾吊艙,可以對地面防空陣地的預警雷達實施有效打擊,其掛載的鷹擊-91導彈,最大射程達到150公里,而這款吊艙有效作戰半徑也達到200公里以上,完全可以讓殲-10B戰機從容發射鷹擊-91導彈並返航。

此前,執行這類任務都是使用殲轟-7A戰機,其作爲戰鬥轟炸機,具備對地作戰能力,而且掛載能力強。而殲-10B掛載這套系統說明殲-10B已經具備取代殲轟-7執行反輻射任務的能力。殲-10B的航電系統和機動性能都遠勝殲轟-7戰鬥機,可以更好完成這類反輻射任務。殲-10作爲一款多功能戰鬥機,在中國空軍中用途廣泛,不同於殲-11A戰鬥機,其主要承擔護航、空戰等任務,對地打擊任務很少由其直接參與,而殲-10戰鬥機不但具備不俗的對空作戰能力,可以掛載這套方案也說明殲-10優秀的對地作戰能力,這種多功能作戰能力對中國空軍尤爲重要。

專家表示,殲-11戰機最初是仿製俄羅斯的蘇-27SK戰鬥機,蘇-27作爲一款空優戰鬥機,沒有重載掛點,也沒有相關的對地火控雷達和航電系統,因此雖然該機屬於重型戰機,仍然無法掛載600公斤重的鷹擊-91導彈,即使能夠掛載鷹擊-91,也因爲沒有專用火控系統而無法使用。因此中國能進行對地打擊任務的重型戰機只有已經稍顯老舊的蘇-30MKK戰鬥機和飛豹戰鬥轟炸機,殲-10B戰鬥機對地能力的開發,可以讓中國空軍在殲-16大量服役前,在青黃不接的階段保持急需的對地打擊能力,保持對第一島鏈目標的威懾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