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上,普通人還是佔大多數,承認自己是個普通人其實不是一件壞事。這個世界上有年薪過百萬的成功人士,但更多的是月入不過一萬但身上揹負着一百萬房貸的普通職員,也有投入一切但是創業失敗一無所有的人,更有三十多歲了依然在中小型企業默默無聞做着基層執行的人。這些人,纔是大多數人。

三十而立的成年人,本應該能依靠自己的本領獨立承擔自己應承受的責任,並已經確定自己的人生目標與發展方向。但是現如今多少即將踏入三十歲的年輕人,依然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依然過得不開心,依然孤單,更不要說找到人生目標了。年輕時曾想仗劍走天涯,卻不曾料想如今一日三餐,兩點一線。看清楚生活以後的你,依然熱愛生活嗎?

所以,找準自己的定位,承認自己不是電影主角,普通人不會有開掛的人生。但這也不代表大部分人就應該甘於平凡,不需要努力,而是找到一個合適的目標,一步一個腳印。一個人是否成功不應該由財產來定義,成功也不一定能快樂。意識到人在儘自己最大力氣能達到的高度,也是有極限的,就不會因爲達不到目標而感到太過於沮喪。定一個小一點的目標,當然不是一個億的目標,一點點的積累小成功會給艱苦的生活帶來一點點成就感,這樣人生就不會太累了。

時間不可倒流,即使時間倒流,你也不可能帶着你現在的記憶和知識儲備回到過去,即使從頭再來,基於那個時間段你所掌握的信息作出判讀,很大可能你還是會做一樣的選擇。所以,不要爲自己以前所做的決定而後悔,你不能改變過去,只能創造未來。很多事情,你覺得做晚了,也沒有關係。因爲很多人根本沒有意識到這件事應該去做,而你卻意識到了,那麼你就已經比絕大多數人要早覺悟;況且即使提早做到,也不一定能成功。

生命轉瞬即逝,沒有回頭路,真正需要害怕的是時光的流逝,而不是對於作出改變的嘗試。很多人待在自己不喜歡的行業,日復一日地重複着自己討厭的工作,應付着自己厭惡的上司,但即便如此,他們還是不願意改變,不願意嘗試新的可能。害怕失敗,卻又過得不開心,這是一個死循環。陷入死循環,人是會崩潰的。正確的做法是,大膽去改變,不要害怕失敗。如果你真的因爲每天起牀去上班而感到痛苦不堪,那麼是時候作出改變了。30歲正是人生經驗以及智力得到一定程度積累的時候,這時候作出改變,比起一無所有的年輕人,你失敗的可能性要小得多。

其實“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十有八九”這句話是一個謬論,因爲實際上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可能只佔一、二成。但人們往往對於痛苦、失敗這類事情記得更深刻,因此就有了這樣的錯覺。

的確,人生中一次重大挫折的確很容易就把一個人擊倒:創業失敗而導致負債百萬、選擇錯了行業和公司讓自己痛苦不堪等等。倒黴的事情人人都會有機會碰到,潘粵明因爲離婚事件把他從一線小生跌到十八線藝人,最艱苦的時候沒有任何劇本和廣告找到他,就連他自己上門自薦也被趕出去。如此狀況,他也沒有放棄,磨練自己的演技,等待機會。終於他靠着網劇《白夜追兇》再次爆紅,重回觀衆視野。爆紅後,四十四歲的他在一次演講上說到:“一些倒黴的事是可以讓你鼓起勇氣去帶着美好的心態,去面對這個世界的,你接受這個現實的時候,其實也是一種成長。這個成長在當時可能是一個支線,甚至是把你往下拽的一個支線,但說不定哪一天,你會發現它在你的主線裏發揮了最重要的作用。”

巴菲特曾經說過,比爾▪蓋茨去賣熱狗,也會成爲世界熱狗王的。但是比爾▪蓋茨的成功不是因爲興趣愛好,而是因爲他牛逼。驅動他走向成功的是理想,而不是興趣愛好。一定不能混淆理想與興趣愛好的定義,理想是支撐一個人走下去的理念和想法,而興趣愛好則是你喜歡做的一些事情,例如唱歌、跳舞等等。但這也不是說這不能成爲一種職業,但是你得要有這方面的天賦。而工作究竟是適配,不是興趣愛好,適合你的工作纔是好工作。愛好通常離生產力都很遠,工廠裏沒有愛好當工人的,飯店裏的服務員也不是愛好給人服務的。談愛好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如果剛好你喜歡做的事情剛好是你擅長而且能賺錢的工作,那麼是最好,但這個可能性太低。如果你非要追求理想,想以愛好作爲職業,那麼請先找到一份安身立命的工作,但同時又不要放棄自己的愛好與理想。

在你倒黴的時候,記住,人生不如意的事只有一二成,你不會一輩子倒黴,而你現在所經歷的一切倒黴只是一個小支線,會對你成功的主線發揮着重要的作用。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