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嶽之一的西嶽華山,以其險峻、挺拔、雄奇而著稱於世,是祖國西部一朵永開不敗的奇花,是我們華夏民族的驕傲。

古往今來詩人們用優美雄壯的詩篇歌頌她,書畫家寄情於筆墨描述她。相傳,北宋畫家范寬移居太華,對景造意不取繁飾,自成一家而成爲五代北宋間北方山水三大主要流派之一。北宋畫家許道寧遊太華後,見其峯巒峻美,始有意山水,後無不稱其精妙,由此出名,相國張文懿非常賞愛,作歌贊曰:“李成謝世范寬死,唯有長安許道寧。”

50年代,我來西安後,一住就是30年。這是一個能使華夏兒女引以爲自豪的地方,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歷史在這裏誕生,龍的精神在這裏發揚光大,多元化光燦燦的文化遺產在這裏沉澱。這裏的人民勤勞樸實,但從不屈服於任何挑戰,他們胸懷寬闊似八百里秦川,他們堅定頑強就像高聳挺拔的華山,是他們給了我力量,是這裏孕育着我的激情,使我真正領悟到中國畫“以理法爲主,以神趣爲歸,重心靈之描寫”的藝術真諦。所以我畫華山,意在畫出她挺拔雄秀、高聳峻險的性格特徵,畫出她的率真。

但大千的藝術總歸是大千的面貌,我要在此基礎上尋找自我,就必須另闢蹊徑,形成我自己的創作手法,所以後來便有了我的衰年變法,在繪畫領域開掘並完善我的藝術語言。這樣我找到了突破口。後來再畫華山,我就在顏色上有了新的方式,用大青綠金碧山水來表現華山的精神氣質。雖然這都是用中國傳統畫法來塑造,但我的金碧更強調線,強化輪廓,強調結構。這與大千先生不太講究結構有着明顯的區別。

我畫的都是華山的早晨,因爲這個時間最能展現其真面目。用顏色去表現日出的色彩,使華山光輝燦爛,金碧輝煌,神聖而偉大。

彭利銘根據何海霞先生口述整理,原載《中國書畫報》1997年2月13日,總607期。

覺得不錯,請在下方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