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不止是养生的好时节,更加是一个需要避病的日子。

  2018年三伏天时间:

  具体时间:

  2018初伏时间:7月17日-7月26日,10天

  2018中伏时间:7月27日-8月15日,20天

  2018末伏时间:8月16日-8月25日,10天

  2018年三伏天时间一共持续40天,从2018年7月17日开始到8月25日结束。

  暑

  夏季要特别注意要少吃冰饮雪糕

  入夏都不让吃雪糕,太残忍了点!对不起,不只是“雪糕”,而是所有寒凉之物都不要吃!

  不是我绝情,是因为夏天人体的阳气都浮在体表,五脏六腑是寒凉的,此时再吃冰吃雪糕,相当于雪上加霜,尤其是本身寒气就重的亲,再吃就更寒到骨髓了。

  这也是为什么中医提倡“春夏养阳”的原因!很多人都不理解为什么春夏气温升高了,反而要养阳的原因。

  入夏了,拒绝寒凉之物是对自己最大的爱!希望你爱自己也不要害别人!

  如果怕热可以喝常温的凉白开,朴素而养身。如果你能坚持一个夏天不碰冰饮、雪糕,即使不专门去冬病夏治,体内的顽固寒气也能自己好大半,尤其是有胃寒、宫寒、手脚冰凉,一到冬天就特别怕冷的的亲们,记住了哦!

  暑

  入伏常做这7件事补气养心更清火

  中医讲究“时令养生”,一年之中最热的三伏天已经杀到面前,这时的养生重点、养生方法都有哪些呢?

  1补气

  暑天容易伤气,这会导致人体体力、元气不足,机体功能下降。所以三伏天养生尤其要注意“养气”,以防到了冬天阳气不足。

  养生建议:花旗参泡茶

  夏天最好的补气药是花旗参,特别是汗出过多、疲惫、心慌的时候,适合用花旗参泡茶饮。

  2养心

  人体五脏之中“心”又与“夏”相应,因此夏季当以护心、养心为主。夏天出汗多,容易伤心阴、耗心阳,所以夏天是心脏最累的季节,有心脏健康隐患的人群尤其要提高警惕。

  养生建议:常吃红色食物

  红色属火,与心相应,红色食物入心入血。因此,夏季护心,就要多吃些红色的食物,比如红枣、樱桃、葡萄柚、藏红花、甜菜根等,其中一些成分可以起到养心、温阳、助眠的功效。

  3健脾

  夏天没胃口是不少人的通病,脾胃为后天之本,吃不好就会引发很多问题。

  养生建议:陈皮茶

  可以取陈皮10克、冰糖适量,用开水浸泡后代茶饮。

  陈皮茶具有理气开胃、燥湿化痰的功效,适合暑天肚子胀气、消化不好,或者吃饭没胃口时饮用,如搭配上普洱茶,则效果更佳。

  4祛湿

  夏天多暑湿,暑湿侵害人体会出现倦怠、肢体困重、胸闷、胃口不好、口中黏腻、头昏脑胀、抑郁等症状。特别是老人、儿童和体虚气弱人群,很容易感受暑湿,从而导致心气亏耗,出现中暑症状。

  养生建议:赤小豆薏米粥

  取赤小豆50克、薏米50克、大米100克、水适量;将赤小豆、薏米用水浸泡2小时左右,大米洗净,同煮成粥。

  赤小豆善利水祛湿,还可用于水肿胀满、脚气浮肿或者肝胆湿热;薏米在中药里称薏苡仁,可以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

  5解暑

  三伏天温度高、湿气重,解暑祛湿两手都要抓。

  养生建议:豆蔻煮水喝

  豆蔻性温,归脾、胃经,有发散郁热、祛湿的作用。将整粒豆蔻和冰糖一起熬汁,煮好的豆蔻水不但非常清香,而且口感甘甜,是一款清凉解暑又不损伤脾胃的饮品,三伏天里可以适当喝一些。

  6清火

  夏天与“心”相应,人到夏天都容易“心火”旺,而这也是对身体最大的消耗。这个心火有时会导致口疮、心烦、失眠等病症。

  养生建议:喝莲子心茶

  伏天养生必备莲子心,就是莲子中间的绿芯,能清热去火,主要清的就是心火。如果有心烦、失眠、舌尖长口疮,可以用莲子心20颗,再加些许绿茶,用开水冲泡后饮用。

  7清热解毒

  夏季容易使人热毒过盛,如果皮肤上出现痱子、皮疹,也可能是因为体内热毒过盛。如何清热解毒,成为了许多人入伏后常要面对的难题。

  养生建议:绿豆汤

  自己动手煮绿豆汤,煮的时间以30分钟到1小时为宜,豆子煮烂到开花,汤变得浑浊,喝起来有沙沙的感觉。

  绿豆汤有消暑益气、清热解毒等功效,对于轻度中暑、头昏头痛、胸闷气短、无汗烦热等症状具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