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懂得自己,愛自己,給自己自由你纔會成熟。然後纔會懂得他人,愛他人,給他人自由。

真正成熟的人是怎麼處理親密關係的?

進入成人社會,最重要的要領之一是拋棄受害者心態,充分對自己的遭遇負責,要懂得愛自己,接納自己。親密關係也同樣,最基本的心態便是對自己的情緒和感受負責。

/ 實現真正的情感獨立 /

真正的情感獨立是怎樣的?

在親密關係中,真正的情感獨立就是意識到:你的伴侶不應該是愛與幸福的唯一來源。滿足你的期待、討你開心並不是他們的職責。

如果沒法把這點作爲基本架設,親密關係就很難長久維護。

在我們很小的時候,總要求父母無條件符合我們的需求,不然就會通過哭鬧、抱怨、撒嬌、發脾氣來反抗。很多人長大以後對待伴侶用的是同樣的辦法,期待以此獲得安全感和陪伴。

這說明一個事實:我們的情緒往往不如身體上以及智力上來得成熟。到現在爲止,我們還在使用小時候的方法來處理情感和需求問題。

期待從伴侶身上獲得快樂和親密感是合理的。但是,如果我們所需的快樂、安全感、自尊或者其他的很多事物,如果都需要經由別人來實現的話,這就成爲一個大問題了。

/ 真正的情感獨立應該怎樣實現?/

真正的情感獨立來自於真正而充分的悅己——充分關注自我需求,並且具備滿足自我需求的能力。

舉個例子,如果你因爲對方沒有在假期陪你而大發雷霆,指責他沒有照顧你的情緒和感受,那麼,你並沒有在真正「關注自我」或者真正實現「悅己」。

因爲一旦你達到關注自我的境界,你會發現,他未能滿足你的願望和需求,你完全可以通過其他途徑來滿足。

比如,一心尋找讓自己快樂的事情,可能是繪畫,可能是舞蹈,而不是把注意力只停留在抱怨伴侶的行爲上。當你把全部注意力全情投入於這些讓你能夠快樂的事情上時,你會讓自己愉快地度過這段時間,也讓對方少了負罪感。

這就是在「情感上的成熟」——有足夠的能力構建一個獨立的生活。

有幾個建議可以幫助你實現:

1

發展儘可能多的興趣愛好,從藝術、舞蹈到閱讀、寫作,亦或是健身……一切能給你帶來愉悅感的事物都去發展,擴充生命的厚度和深度。

你用越多美好的事物「塞」進生活,就會有越多的幸福感,並記住:你的幸福感越多來自於自身,別人就越少能控制你的情緒。

2

交儘可能高質量的好友,交友給人帶來的幸福很難取代。社會 connection 本身就能讓你擴充視野、帶來愉悅。並且,多幾個知心的密友能讓你把情感寄託在不同的人身上,不用鎖定於伴侶,對親密關係來說是能量的釋放。

3

堅持一週有兩天「讓愛情放假」,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沉浸於自己的感受。可以簡單聯繫,但是不用粘在一起。這點對於已經同居或者結婚的情侶特別有用,不僅能延長愛情的壽命、讓彼此有呼吸的空間,還能持續鍛鍊獨處的能力。在同居後始終具備獨處的能力,這實在太重要。

記住,美好的愛情都是建立在獨立和悅己的基礎上,你讓人着魔的女性魅力都來源於此。當你充分熱愛自己,那種愛「充盈」出來,會流向你的伴侶,這纔是真正美好純粹的感情;若不能照顧好自己,你給人的愛也是殘缺的、不健康的,甚至帶有強烈的「索取」意味,讓人忍不住想逃離。

/ 如何理智處理憤怒情緒 /

在爭吵中,也需要強大的情緒控制能力,我們來聊聊這個話題。

1

控制你對事物的條件反射。

發生了什麼並不是你憤怒的唯一根源,關鍵是你對發生的事情是如何做條件反射的。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人的憤怒來源於「當下發生的事情」+「因果關係條件反射」。

所謂「因果關係條件反射」,就是你解釋事件的方法。

被廣泛使用的條件反射有:

他沒有接我電話 → 推導出他不重視我。

他沒有給我買禮物 → 推導出他經常忽視我。

他不陪我過節日 → 推導出他總把自己的事情放在陪我之前。

就是這些根深於你頭腦中的「因果關係鏈」,當對方在不接你電話、不買禮物、不陪你過節時,會激活這些條件反射,讓你得出上述結論,最後免不了會大發雷霆。

學習情緒管理,你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改變這些條件反射。

比如改成:

他沒有接我電話 → 推導出他現在很忙。

他沒有給我買禮物 → 推導出他最近財務情況不佳,而非刻意忽視。

他不陪我過節日 → 推導出他需要其他放鬆方式,或者事務繁多。

不妨列一下你最近生氣的十件事情,在每種情況下,你用了什麼因果關係條件反射,是否有修正的空間;未來生氣時,先花哪怕兩秒鐘時間思考一下你使用的因果關係是否合理。

做一個善解人意的姑娘,要讓人覺得跟你相處是輕鬆愉快、幾乎沒有負擔的,而非總是產生負罪感,才能獲得長久的寵愛。

2

停下 6 分鐘,強迫進行「自制情緒療法」。

衡量一個人處理情緒成熟程度,有一個指標——你是將負面的情緒進行自我消化,還是發泄在他人身上。前者說明「你對自己的情緒負責」,後者說明「你要求他人對你的情緒負責」。

太多人只要碰到值得生氣的事情,就會向伴侶發泄,因爲表達憤怒有一個「好處」——能讓對方有罪惡感,讓他們爲你內心的傷痛負責,而讓你快樂就成了他們的責任。

這是非常可怕的心態,長期以來,你會腐蝕掉原本健康的親密關係。因此,在這裏教一些自我消化負面情緒的辦法 。

介紹一個我很愛的「六分鐘自我療法」。

一般來說,人類的情緒都會和人體某個部位相對應。通常憤怒會在頸部、下巴和肩膀造成反應;悲傷則會集中於侵擾你的胸腔和喉嚨(有些人是眼睛後方);恐懼的感覺,則會讓你的消化器官受影響。

下次憤怒的時候,在說話之前先保持30秒鐘的沉默,找出你的身體哪個部分引起了反應。然後把你的呼吸導向那個部位。你的吸氣必須深到足夠充滿你的身體。呼吸要均勻、不間斷,而不是吸了一次氣馬上停下來。時刻感受自己的感覺。

其實,如果你能夠平靜地向相關部位吸入空氣,只要 1 分鐘,你的感覺和想法就會改變。如此集中精神,呼吸 6 分鐘以後,你的感覺會完全不一樣。

跟健身一樣,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也需要勤加練習,才能成爲情緒的主人,而非憤怒的奴隸。還是那句話:He who angers you controls you. 只有能夠控制自己情緒的人,才能最快得到自己想要的,並最少程度地受人控制。

另外,情緒管理學家認爲,如果一個人某一次在某一種情境中被一種情感攫住,下一次出現這種情景時,也很容易吸納進入同樣的情緒中,週而復始,直到這種特定的情緒變成一種條件反射。

比如,假如某一次你的情緒屈從於憤怒,你會發現下一次即使是在較少的刺激下,你也很容易變得憤怒。

因此,若不加控制,原來易怒的人會越來越易怒和不幸福。而多加控制,則能防止今後再次陷入負面情緒,讓生活進入帶來更多快樂和愉悅的良性循環。

/ 情緒發泄後 你還愛我嗎?/

其實,這都是你和自己的關係。

你還愛我嗎?大部分人在情緒發泄後,都會問對方這個問題。通常都因雙方的不理解而導致的溝通問題,也是冷戰後的表達。這是一種深層次的情緒障礙,因心靈受傷導致思想短暫的分離而讓身體承受悲傷之痛,所暴露出來情緒。

“你還愛我嗎?”

看似是一個受盡情感創傷的心靈在脆弱的表達,處在悲傷的情結中,而實際則是潛意識的語言,背後是深深地匱乏與不自信,這是潛意識的動機,它不停的在提醒你“是我不夠好”“你不應該愛我,我不值得你去愛”……如此不自信,內心充滿着恐懼、悲傷、憂慮、卑微、不配得、不值得被愛……

明白這點後,我們需要做些什麼呢?拿回你原有的力量!你不需要外求,而是內觀,觀察自己爲什麼需要對方的理解,爲什麼需要對方的認可和關注,最後都會出來同一個答案——不夠愛自己。

愛自己後,你就會真正活出來,你們的愛也會得到昇華。

- END -

轉載自 身心靈大豐盛的祕密

追求品質生活與健康,更不要把靈魂落下。孩子每天都在成長,父母又豈能停步不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