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印象中,“米田共”這種人人聞之色變的髒東西和神聖的醫療事業怎麼也沾不上半點關係。然而顛覆我們三觀的是,向大腸內移植他人的糞便來治病的“大便療法”,早在2014年就已經開始進行臨牀試驗。

那麼糞便爲什麼能治病呢?這其中是有科學依據的。“大便療法”的祕密就在於腸道內的細菌們——腸道菌羣。

如果將我們的糞便去除掉水分,剩下的部分中有大概三分之一是由腸道內的細菌組成的。這些細菌主要分爲三大類:益生菌、有害菌和中性菌。如果益生菌在其中占主導地位,形成良性平衡的話,就能維持人體的健康。反之則會破壞我們的體質,使我們罹患各種疾病。有研究指出,身體健壯的人腸道內益生菌的比例可以達到70%。相比之下,普通人的比例是25%,便祕患者是15%,而癌症患者則只有不到10%。把從健康的人的糞便中取出的腸內細菌注入患者的大腸中,就可以促使患者的腸道菌羣恢復平衡。這也就是本文開頭提到的“大便療法”的操作方式了。這種療法不僅能治療腸道疾病,對糖尿病、癌症、動脈硬化、花粉過敏等與菌羣有關的疾病都有功效。甚至,它還能用來治療抑鬱症。

據西日本新聞報道,來自大阪市的田中千尋小姐在接受抑鬱症治療的過程中就採用了這種療法。田中在留學期間承受了很大的心理壓力,導致患上了抑鬱症。她時不時地會出現疲憊、易怒、無法應對突發情況等症狀。在接受了糞便移植後,田中表示:“像以前一樣沒來由地出現情緒失控的症狀再也沒發生過,感覺自己的身體裏面發生了一些變化。”

用糞便治療抑鬱症?!日本驚現你沒有見過的全新療法

爲她進行移植的,是“腸道菌羣移植臨牀研究會”的發起人之一的田中善醫生。田中醫生希望能夠積累臨牀經驗,將“大便療法”作爲一種正式的療法確立下來,並將其廣泛應用。在現在,這種療法的一般的操作方式是將糞便溶解在生理鹽水中,再將過濾出來的菌液用腸鏡注入大腸內。田中醫生希望將來的“大便療法”能夠有長足的發展。比如發明出一種新型的、利於細菌生長的溶液,使用橡膠管用灌腸的方式進行治療,又或者由體外注入演進成使用藥劑的內服方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