鍛件質量問題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過對鍛件的宏觀、微觀分析,有時還要進行模擬試驗,從而得出質量問題產生的原因究竟是鍛造工藝本身還是其它影響因素(如原材料、熱處理、表而處理或者試驗本身的失誤等);是鍛造工藝制定得不合理不完善還是工藝紀律不嚴格沒有嚴肅認真地執行工藝,這些都只有在經過細緻的研究分析之後纔可做出結論。

既然鍛件的質量問題包括外觀質量和內部質量問題,而各種問題之間又有可能是互相聯繫的,因此分析的着眼點應是全面的,要考慮到鍛件缺陷與力學性能的聯繫,鍛件缺陷本身的互相影響。

鍛造廠鍛造前需要有一套鍛造方案或者工序,進而在鍛造加工時採用這樣的工序來進行鍛造所需的鍛件。它具體的準備包括原材料選擇、算料、下料、加熱、計算變形力、選擇設備、設計模具。此外,鍛造前還需選擇好潤滑方法及潤滑劑。

鍛件質量問題是否和鍛造工藝相關呢?

鍛件

鍛造用材料涉及面很寬,既有多種牌號的鋼及高溫合金,又有鋁、鎂、鈦、銅等有色金屬。衆所周知,產品的質量往往與原材料的質量密切相關,因此對鍛造工作者來說,必需具有必備的材料知識,要善於根據工藝要求選擇合適的材料。

鍛件所用的鋼錠裝入爐內的位置應根據爐型、爐底尺寸、裝爐方式及被加熱鋼錠的尺寸重量等確定其距爐子的火牆、前後牆、燒嘴等的距離。嚴禁火焰直射被加熱鍛件金屬的表面。鍛件在鍛造前加熱時應使用墊鐵。墊鐵高度應不低於爐子下排燒嘴的高度。直徑或邊長小於150mm的鍛件鋼坯加熱時可不使用墊鐵。

鍛件採用的鋼錠入爐前的表面溫度低於400℃的稱爲冷鋼錠,400-550℃的稱爲半熱鋼錠,高於500℃的稱爲熱鋼錠。冷熱鋼錠(坯)同裝一爐時,其料間間距必須大於一個毛坯的直徑或邊長。應儘量避免冷熱鋼錠混裝一爐。

嚴禁在已加熱好的鍛件坯料旁裝放冷鋼錠(坯)。嚴禁將錠身實際溫度低於0℃的鋼錠(坯)直接裝爐加熱。經檢驗合格的熱鋼錠運至鍛件生產車間時,應避免冷風直吹,應及時裝爐,不得拖延裝爐時間。

鍛件質量問題是否和鍛造工藝相關呢?

鍛件

下面來一一看看鍛造廠鍛造工藝的如下具體步驟:

1.算料與下料是提高材料利用率,實現毛坯精化的重要環節之一。過多材料不僅造成浪費,而且加劇模膛磨損和能量消耗。下料若不稍留餘量,將增加工藝調整的難度,增加廢品率。此外,下料端面質量對工藝和鍛件質量也有影響。

2.加熱的目的是爲了降低鍛造變形力和提高金屬塑性。但加熱也帶來一系列問題,如氧化、脫碳、過熱及過燒等。準確控制始鍛及終鍛溫度,對產品組織與性能有極大影響。

3.火焰爐加熱具有費用低,適用性強的優點,但加熱時間長,容易產生氧化和脫碳,勞動條件也需不斷改善。電感應加熱具有加熱迅速,氧化少的優點,但對產品形狀尺寸及材質變化的適應性差。

4.鍛造成形是在外力作用下產生的,因此,正確計算變形力,是選擇設備、進行模具校覈的依據。對變形體內部進行應力應變分析,也是優化工藝過程和控制鍛件組織性能所不可缺少的。

因此,鍛件質量分析工作一般可分爲現場調査階段、試驗研究分析階段、提出解決措施及防止對策階段。面在實施這幾個階段的工作之前,好能制定實施方案,內容包括這三個階段所要進行的工怍、工作程序、完成時間。該實施方案在實施過程中可進行適當的補充和修改。制定實施方案是分析大型複雜鍛件及使用件質量問題的重要環節。

鍛件質量問題是否和鍛造工藝相關呢?

鍛件

在現場調査階段,主要是調查鍛件所用原材料的材料牌號、化學成分、材料規格、材料保證單上的試驗結果,進廠複驗的各種理化測試和工藝性能測試的結果,甚至還要查明原材料的冶煉和加工工藝情況。與此同時還應調査鍛造的工藝情況,包括鍛件應該用的柺料、規格、下料工藝、鍛造加熱的始鍛和終鍛溫度,所用鍛壓設備、加熱設備、加熱工藝、鍛造的操作、鍛後的冷卻方式、預備熱處理的工藝情況等。必要時還要調查操作者的情況和環境情況及執行工藝的原始記錄。對於在後續工序和使用中出現的鍛件質童問題還應調查後續工序的工藝。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