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癌症两个字,人们总是谈之色变!但是根据国外的一项研究数据表明,其中有一些癌症在形成之前往往都会展示出一定的症状,如果我们能够提前发现并且积极进行防治,那么寿命就会保持跟正常人一样。一家3口全部患癌,全都是省钱惹的祸,很多家庭都中招了,现在就来跟小编一起看看吧

郑师傅一家三口最近都觉得身体非常不适,检查后发现三人全都患癌了,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由于郑师傅的妻子平时喜欢贪小便宜,购买食用油时总是到郊区的一家私人榨油点购买,这家榨油点的老板为了提高利润,常年收购各种发霉的花生,大豆用来榨油,长期食用这种劣质油,导致郑师傅一家都得上了癌症,原来都是贪小便宜,省钱惹的祸,很多家庭都中招了。

使用发霉变质的花生榨油,无法过滤初榨花生油中的致癌物黄曲霉素,它被世界卫生组织划定为1类致癌物,毒性远远高于氰化物、砷化物和有机农药的毒性,其中以B1毒性最大。

当人摄入量大时,可发生急性中毒,出现急性肝炎、出血性坏死、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胆管增生。当微量持续摄入,可造成慢性中毒,生长障碍,引起纤维性病变,致使纤维组织增生。AFT的致癌力也居首位,是目前已知最强致癌物之一。

黄曲霉毒素是由曲霉菌属产生的具有毒性作用的次生代谢产物。黄曲霉在自然界分布甚广,特别是容易污染花生、玉米、稻米、棉花种子、大豆、小麦等粮油产品。在湿热地区食品和饲料中出现黄曲霉毒素的机率最高。

黄曲霉毒素被动物胃肠道吸收后,主要分布在肝脏,初始引发肝炎和肝坏死等病变,最终导致肝癌。黄曲霉毒素的主要急性中毒症状为肝区疼痛、恶心呕吐等、严重者发生全身水肿、昏迷、抽搐、胃肠大出血而死亡;其他脏器如肺脏、胃、肾脏、脾脏、直肠等也会发生退行性病变。

食物中的黄曲霉素如何去除

蘑菇发霉后,要经冲刷、烘干冷却保存;榨莱、大头菜等咸菜一旦生霉,要立即洗净烹熟食用,不可再存放;干菜、香肠、腊肉等出现霉斑,应立即用温水洗刷.然后挂通风处晾干,腊肉亦可先采取卤煮法处理后再晾干,黄花菜返潮生霉,先晒除潮气,再冲洗晾干;

霉变的花生其果仁外表长有黄绿色霉菌,种皮或两片子仁内表面呈暗褐色(正常的、成熟的花生仁种皮应该成淡红色、红色、深红色或褐色),种皮有皱摺(与未成熟花生仁的干瘪皱缩不同),或花生仁有破损现象等,都说明有可能污染了黄曲霉毒素,应弃之不用。花生最好带壳贮存,如贮存时间较长,要经常晾晒。一旦发现霉变的颗粒,要及时清除,以防污染其他花生。

教你科学挑选食用油

超市里形形色色的食用油品种让人挑花了眼,各种概念油的炒作也让人们无所适从。到底该如何选油?

一看标识

按国家规定,食用油的外包装上必须标明商品名称、配料表、质量等级、净含量、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内容,必须要有Q S(食品安全认证)标志。生产企业必须在外包装上标明产品原料生产国以及是否使用了转基因原料,必须标明生产工艺是“压榨”还是“浸出”。

二看生产日期

食用油保质期较短,如果存放时间过长、存放时不注意避开日光照射、存放时室温过高或者将油桶开启后长期不用等,食用油就容易氧化酸败,出现哈喇味。氧化酸败的食用油,其过氧化物等有害物质将大量增加,对人体健康有害,应停止食用。

因此,购买时一定要看清生产日期,不要一次性购买过多,以保证在保质期内食用。

三看包装

印有商品条码的食用油,看其条码印制是否规范,是否有改动迹象,谨防买到随意更换包装标志、擅自改换标签的食用油。选购桶装油要看桶口有无油迹,如有则表明封口不严,会导致油在存放过程中的加速氧化。

四看颜色

一级油比二级、三级、四级油的颜色要淡,这是国家标准规定的。也就是说同一品种同一级别油,颜色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差别,如果这一桶很明显要比那一桶深,产品可能有问题。但不同油脂之间颜色一般没有可比性,因为国家标准中不同油脂同样级别的油脂颜色不一定一样,这主要和油脂原料和加工工艺有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