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遇春班師回朝途中暴卒,死因不明,但朱元璋的反應讓人浮想聯翩

常遇春,元末安徽鳳陽府人,朱元璋老鄉兼鐵桿粉絲。常遇春早年落草爲寇,跟土匪劉聚打家劫舍,但有着自己的追求,尤其是準備在和州(今安徽馬鞍山和縣)打劫時,意外遇到正在攻打和州的朱元璋。

看到朱元璋率領軍隊軍紀嚴明,認定朱元璋必有一番作爲,隨即投到朱元璋麾下。1355年,朱元璋南下欲攻打集慶(今南京)。當時要想攻下集慶,必須攻下扼守長江天險的採石磯。在攻取採石磯過程中,只見常遇春右手揮舞寶劍,左手持着盾牌,衝入敵陣,如入無人之境,殺得元軍紛紛倒地。

常遇春班師回朝途中暴卒,死因不明,但朱元璋的反應讓人浮想聯翩

採石磯之戰,讓25歲的常遇春一戰成名,從此深受朱元璋的倚重。常遇春對朱元璋還有救命之恩,在決定未來的“潘陽湖大戰”中,他救了朱元璋一命。爲此,太子朱標娶了常遇春的長女,兩家親上加親。朱元璋曾高度評價常遇春,“百萬之衆勇敢先登,摧鋒陷陣,所向披靡,莫如副將軍遇春信矣哉。”

明朝建立後,朱元璋封常遇春爲書平章軍國重事,兼太子少保,鄂國公。這樣一位開國功臣,卻以暴斃死於軍中,着實令人嘆息。洪武二年,常有北伐掃除殘元勢力,此戰大獲全勝,打破了自古北伐多失利的慣例。

常遇春班師回朝途中暴卒,死因不明,但朱元璋的反應讓人浮想聯翩

然而,在班師回朝走到柳河川(今河北龍關縣西)時,常遇春暴斃軍中,年僅40歲。40歲時武將人生中的巔峯時刻,怎麼就突然死亡了呢?明朝正史中沒有給予原因,只是簡略描述了死亡的過程,“師還,次柳河川,暴疾卒,年僅四十。太祖聞之,大震悼。賜葬鐘山原,追封開平王,諡忠式。配享太廟,肖像功臣廟,位皆第二。”

明朝官方雖然沒說常遇春死亡原因,但透露了一個細節,“太祖聞之,大震悼。”意思是說朱元璋獲悉常遇春暴斃後,大爲震驚。看似不起眼的細節,卻讓人浮想聯翩。正史未見記載,野史卻給出匪夷所思的答案,說的是常遇春夫人藍氏因兇悍被朱元璋下令誅殺烹食,結果常遇春受到驚嚇一命嗚呼。

常遇春班師回朝途中暴卒,死因不明,但朱元璋的反應讓人浮想聯翩

這種說法頗有市場,可惜是傳說罷了。據最新研究,專門傾向常遇春因“卸甲風”暴斃。顧名思義,“卸甲風”即脫掉鎧甲中風而死。常遇春班師回朝實在酷熱的七月,爲防備敵人偷襲,只能身穿厚重鎧甲。傍晚時分,涼風來襲,常遇春貪涼,外加多年征戰身上留下的沉痾,結果一命嗚呼。

常遇春班師回朝途中暴卒,死因不明,但朱元璋的反應讓人浮想聯翩

常遇春的一生猶如煙花般絢麗奪目,一生征戰未嘗敗績,跟徐達配合的更是天衣無縫,爲大明的建立立下了不世之功勳。

參考資料:《明史》、《明太祖實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