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三河余里:一个救助过起义军的村庄

1927年10月,3000余名起义军激战三河坝,顽强阻击敌人三天三夜,数百名起义军誓死杀敌长眠于笔枝尾山。这场战役在三河镇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其中位于三河镇东南部的余里村就流传着不少关于起义军的故事。

据记载,1927年农历8月24日中午,红军先头部队十多人,由三河的汇东东文部横渡到汇城,接着大军陆续从汀江两岸步行到三河坝,到三河坝后分住在庙宇、祠堂和群众家里。据了解,起义军军队纪律很好,买东西很公道,讲话很温和,群众关系很好。今年68岁的余里村村民邱伯就听父辈们讲过,自己家里就曾经有起义军住过。

【同期声——采访余里村村民邱其荣: 反正家家都住了,都住在老百姓家里,我们就在房间里住,他们就在门口住,客厅、屋檐下。来也就是待了两三天,来了后买什么就算钱给我们,不会像国民党兵那样,像一条猪20块钱,那时候叫20个花边,买了之后就在下村(起义军)比较集中的地方吃,因为我这边是小部分,很大部分都在袁屋。】

1927年10月1日,三河坝的起义军与多于数倍的敌人恶战,邱伯回忆,自己的奶奶和伯母都曾支援过起义军,为战场上的起义军送水。

【同期声——采访余里村村民邱其荣: 过去是要抓兵的,就怕男丁被抓,所以男的都是藏起来的,挑水到战场给战士喝的都是女的。我奶奶和我伯母都亲自挑过水去,那里打的很多子弹壳就放水桶里挑回来,她们说这个可以卖钱。(挑到)离阵地不远的地方,反正她们说不能再去了。】

1927年10月4日凌晨,营长蔡晴川率领第3营迎来了三河坝最惨烈的一战。除极少数幸存者外,全营200多名勇士,全部壮烈牺牲在笔枝尾山。余里村今年74岁的村民袁伯就曾听其祖母说过村里的老人救助过一些起义军。

【同期声——采访余里村村民袁明洋: 我祖母说过,红军打伤了,就在朱叔公家里的鸡舍上躺着,我祖母说她给了一床烂被子给他盖,朱叔公就给东西给他吃,那个伤员可能是干部,这个干部就是脚被打到了,还有一个人陪着他。然后有追兵来了,伤员就被我们带到观音塘,观音塘宫背藏着。去到那里的时候,那还有一个伤员,那个伤员是肠被打到了,就在那里清洗,肠全都滑到塘里去了,大家也都不知道最后那个兵去哪里了。那个受伤的就回到这里住,听我祖母说,他走的时候她和朱叔公他们给了饭给他,用裤子装了一袋饭,一袋米,背在背上就走了。听我奶奶和朱叔公说,那个兵到了汕头来了一封信,后来到了广州来了一封信,后来就什么都没有了。我们叫保叔公的也藏了一个官,不知道是什么官,就在他下屋的仓库里,他有两口仓,那个人就在仓底下藏着,很多东西都堆在那里,然后门打开来,追兵来了就以为没有人在里面。】

起义军战士为解放全中国而战,这得到了三河镇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这也激励了不少青年投身到革命工作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