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三河餘里:一個救助過起義軍的村莊

1927年10月,3000餘名起義軍激戰三河壩,頑強阻擊敵人三天三夜,數百名起義軍誓死殺敵長眠於筆枝尾山。這場戰役在三河鎮留下了許許多多的故事,其中位於三河鎮東南部的餘里村就流傳着不少關於起義軍的故事。

據記載,1927年農曆8月24日中午,紅軍先頭部隊十多人,由三河的匯東東文部橫渡到匯城,接着大軍陸續從汀江兩岸步行到三河壩,到三河壩後分住在廟宇、祠堂和羣衆家裏。據瞭解,起義軍軍隊紀律很好,買東西很公道,講話很溫和,羣衆關係很好。今年68歲的餘里村村民邱伯就聽父輩們講過,自己家裏就曾經有起義軍住過。

【同期聲——採訪餘里村村民邱其榮: 反正家家都住了,都住在老百姓家裏,我們就在房間裏住,他們就在門口住,客廳、屋檐下。來也就是待了兩三天,來了後買什麼就算錢給我們,不會像國民黨兵那樣,像一條豬20塊錢,那時候叫20個花邊,買了之後就在下村(起義軍)比較集中的地方喫,因爲我這邊是小部分,很大部分都在袁屋。】

1927年10月1日,三河壩的起義軍與多於數倍的敵人惡戰,邱伯回憶,自己的奶奶和伯母都曾支援過起義軍,爲戰場上的起義軍送水。

【同期聲——採訪餘里村村民邱其榮: 過去是要抓兵的,就怕男丁被抓,所以男的都是藏起來的,挑水到戰場給戰士喝的都是女的。我奶奶和我伯母都親自挑過水去,那裏打的很多子彈殼就放水桶裏挑回來,她們說這個可以賣錢。(挑到)離陣地不遠的地方,反正她們說不能再去了。】

1927年10月4日凌晨,營長蔡晴川率領第3營迎來了三河壩最慘烈的一戰。除極少數倖存者外,全營200多名勇士,全部壯烈犧牲在筆枝尾山。餘里村今年74歲的村民袁伯就曾聽其祖母說過村裏的老人救助過一些起義軍。

【同期聲——採訪餘里村村民袁明洋: 我祖母說過,紅軍打傷了,就在朱叔公家裏的雞舍上躺着,我祖母說她給了一牀爛被子給他蓋,朱叔公就給東西給他喫,那個傷員可能是幹部,這個幹部就是腳被打到了,還有一個人陪着他。然後有追兵來了,傷員就被我們帶到觀音塘,觀音塘宮背藏着。去到那裏的時候,那還有一個傷員,那個傷員是腸被打到了,就在那裏清洗,腸全都滑到塘裏去了,大家也都不知道最後那個兵去哪裏了。那個受傷的就回到這裏住,聽我祖母說,他走的時候她和朱叔公他們給了飯給他,用褲子裝了一袋飯,一袋米,背在背上就走了。聽我奶奶和朱叔公說,那個兵到了汕頭來了一封信,後來到了廣州來了一封信,後來就什麼都沒有了。我們叫保叔公的也藏了一個官,不知道是什麼官,就在他下屋的倉庫裏,他有兩口倉,那個人就在倉底下藏着,很多東西都堆在那裏,然後門打開來,追兵來了就以爲沒有人在裏面。】

起義軍戰士爲解放全中國而戰,這得到了三河鎮廣大羣衆的大力支持,這也激勵了不少青年投身到革命工作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