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

康康姐剛準備放下手機進入溫暖的被子

一條信息就出現在眼前

然後就睡不着了

那信息是轉的某個網站的一篇網貼,標題特別驚悚,要所有家長都停用“小兒氨酚黃那敏顆粒”!

什麼情況?這藥怎麼得罪你了?爲什麼要趕盡殺絕?還要所有的家長都停用?

帶着萬分不解的心情

康康姐仔細拜讀了一下這篇文章

原來起因是

前不久國家總局的一篇通告

通告內容是這樣的:

根據羣衆舉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組織對瀋陽新地藥業有限公司開展飛行檢查,發現該企業存在涉嫌嚴重違法違規問題。

初步查明,該企業違反批准的生產工藝,將對氯氰苄投料生產改爲外購中間體氯苯那敏生產馬來酸氯苯那敏原料藥;

物料來源、批生產記錄、批檢驗記錄、檢驗報告書、產品審覈放行單等記錄和數據不真實,無法追溯藥品生產、質量控制過程;並不配合檢查組的檢查。

對此,國家食藥監總局要求所有經營和使用單位立即停止銷售和使用標示爲瀋陽新地藥業有限公司2017年生產的馬來酸氯苯那敏原料藥。

遼寧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要監督企業召回所有2017年生產的馬來酸氯苯那敏原料藥,相關省(區、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要積極配合做好召回工作。

通告中所說的

“馬來酸氯苯那敏”

是小兒氨酚黃那敏的其中一種原料製劑

那麼問題來了:

這家藥廠生產的原料出了問題,爲什麼要把所有小兒氨酚黃那敏顆粒全部列入黑名單?

使用其他藥廠原料生產的小兒氨酚黃那敏顆粒犯了什麼錯?

一棵樹上長了蟲子,就要砍掉整片森林,這種操作,公平嗎?

康康姐

仔細研究了一下

這篇網貼

文中用一位“兒科醫生”的話,“揭露”了小兒氨酚黃那敏顆粒的“毒性”,說是,在發達國家,6歲以下的兒童是禁止使用這種藥的,可是在我們國家,卻在廣泛使用。

並且舉了個栗子,說一個孩子喫了半個月的這個藥,造成了肝損傷。

額好吧

既然是小兒用藥問題

寫帖人搬出來一位“兒科醫生”

康康姐只能找到更權威的專家

才能弄清事實真相了

於是

咱們專門針對小兒氨酚黃那敏的用藥問題

詢問了下面這位專家

周詩瓊

武漢市婦女兒童醫療保健中心主任醫師

大家還記得不?“康康姐的小夥伴”欄目裏,康康姐曾經告訴過大家,周主任不僅是經驗豐富的臨牀兒科醫生,也熱衷於記錄和上報藥物和食品的不良反應。

因此,這種常用小兒藥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應問題,周主任絕對稱得上是專家!

周主任說了,這種小兒氨酚黃那敏顆粒的確是一種非常普遍的複方感冒藥,在國內外的使用都非常普遍。

2014年,周主任在美國學習交流的時候就發現,美國對此藥的使用極爲普遍,甚至連剛出生的嬰兒都會使用此藥物。

聽了周主任的話

康康姐有些困惑

那位帖子裏說的“兒科醫生”到底是沒有出過國,還是故意胡說八道呢?

6歲以下兒童禁止使用的說法,到底是哪裏來的?

難道是來自另一個時空的“發達國家”?

周主任告訴康康姐,其實,小兒氨酚黃那敏顆粒並沒有網貼中說的那麼恐怖,家長們不用引起恐慌,更不用到完全禁止使用的地步。

不過

網帖中的一種觀點

還是得到了周主任的肯定

兒童感冒的時候,如果只出現單一的症狀,就最好避免使用複方感冒藥,而採取針對性的藥物來治療。

比如,如果孩子只是流鼻涕,並沒有發燒,那麼就只給他喫治療流鼻涕的藥,沒有必要使用含有退燒作用的複方感冒藥。

另外

周主任也要告訴

所有康粉家長們

家長不要隨意給孩子使用任何藥物,一定要在醫生的專業指導下用藥!

同時,家庭用藥超過一週,症狀還未有明顯好轉,那就再次前往醫院,請醫生進一步檢查,調整用藥方案,長期服用某種藥物,對孩子的身體容易產生傷害。

哦對了

在和周主任討論這個藥藥的時候

咱們武漢市藥品不良反應中心的小夥伴

也對這個藥藥做出了一些解釋

實際上,任何藥物都會有副作用和不良反應,不能因爲個體差異,引起的個別不良發應情況,就把一種藥物完全拉入黑名單,

在醫生的指導下,適量適時的服用藥物,能減少藥品不良反應的發生哦。

好了

終於真相大白

讓康康姐幫大家總結一下

總結

首先,出問題的並不是所有“小兒氨酚黃那敏顆粒”,而是採用了瀋陽新地藥業有限公司2017年生產的馬來酸氯苯那敏原料的那些藥,不要一竿子打翻整船人。

第二,小兒氨酚黃那敏顆粒在國內外都是十分常見的複方感冒藥,並沒有6歲以下兒童禁用的說法。

第三,兒童感冒如果只是單一症狀,不建議使用複方感冒藥。

第四,家庭用藥不要超過一週時間,如果症狀無好轉,一定要前往醫院請醫生尋找原因,調整用藥方案。

最後,任何藥物都有副作用和不良反應,不要感到恐慌,不要隨意聽信他人建議用藥。

記住

遵醫囑

纔是用藥的正確方法啊

部分素材來源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網站

— 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