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作者在某熱流媒體發文稱,企業都不願意招收35歲以上的,尤其是互聯網行業,很多人喫的是青春飯,互聯網行業大多要求一些富有活力的年輕人來擔綱。有不少網友也贊同這一觀點,他們認爲互聯網行業本身就比較年輕,從淘寶的興起至今也不過數十年,而且這個行業又極富挑戰性,更適合年輕人,而一些35歲以上的職場人士,大多已成家,更期望一份穩定收入的工作,原先的那股闖勁沒了,激情沒了……

圖片來自網絡

有網友就表示自己37歲被裁員了,現在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這也許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部分網友的35歲“職業危機論”,35歲以上的職場人士,期望待遇會高些,這恰恰是某些企業不願意聘請的理由,企業聘請一位20幾歲的小夥子也許只要5000多元就可以了,而請一位35歲以上的資深人士,可能要一萬到數萬,何必要花那大價錢請人呢?

圖片來自網絡

也要網友反對企業刻意設定招聘年齡,35歲以上的職場人士,一點也不比年輕人差,尤其是當下不少企業招人難大環境下,企業若設定只招收35歲以下的,無異於搬石頭砸自己腳。試想,一家企業連基本的人員都無法保證,何談訂單?何談交期?何談賺錢?

圖片來自網絡

當下閩南一帶不少企業的招工年齡已放寬至50歲,有些崗位還放寬至55歲以下,甚至更高。不少印染企業的普工,有近乎一半以上是60後、70後、83後,他們撐起了印染業的半邊天,這個行業工作時間長些,勞動強度大些,不少崗位只有45-55歲的人願意做,年輕人幾乎呆不住,不少企業是招一個走一個。很多鞋廠、服裝廠、食品廠、陶瓷廠的招工年齡都較前幾年放寬不少,90後、00後大多不願意像父輩們那樣從事一些簡單又勞累的工作,他們更多的是傾向於服務業、網絡直播業、互聯網等。

本是年輕人的崗位,70後卻在做

由此可以得出如下結論,互聯網、服務行業可能傾向於招一些比較年輕的員工,傳統生產製造業可能會招一些相對中年的員工,但也沒有那麼絕對,總之筆者認爲,企業不要刻意限定招工年齡,要以市場供求關係爲準繩,當勞動力供不應求時,放寬招工年齡,當勞動力供大於求時,緊縮招工年齡,一切以企業能否招到合適人選而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