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小樓老師心理課

01

每一個學習兒童心理學的人,都一定會知道一個心理學實驗--棉花糖實驗件

棉花糖實驗,是由斯坦福大學著名心理學家Walter Mischel博士,在60年代做的一個實驗。

這個實驗的參與者是4、5歲的孩子,試驗之後,研究者一直跟蹤着這些孩子的成長。跟蹤進行了40多年,觀察這些在實驗中表現不同的孩子,他們的人生會不會有什麼不同。

實驗是這樣的。研究者讓孩子坐在一張桌子前,然後在桌上擺一個棉花糖。

研究者告訴孩子,她會暫時離開房間(一般是15分鐘),如果她回來,這顆棉花糖還沒被孩子喫掉,那麼,會再獎勵孩子一顆棉花糖。

但是,如果孩子沒等到研究者回來,就把這顆棉花糖喫掉了,那他就沒有獎勵了。

孩子的選擇很簡單:獲得一顆棉花糖,或者,等研究者回來給他們兩顆棉花糖

其實研究者並沒走掉,而是通過安裝在房間的攝像頭觀察孩子的行爲。

孩子們的表現各種各樣。

研究者很好奇,那些沒有等到他們回來的孩子,和那些想盡一切辦法終於“等到”他們回來的孩子,他們幾十年後的人生會有差異麼? (如果你對視頻感興趣,可以點擊查看視頻,我猜觀察者看到孩子們的表現一定樂瘋了。)

40年的跟蹤結果,讓Mischel博士和他的團隊很震驚。Mischel博士發現,那些等到了第二顆棉花糖的孩子:

  • 他們SAT分數(美國高考)更高;
  • 更不容易患有肥胖;
  • 應對壓力能力更好;
  • 他們父母報告說他們社交能力也更好......

總的來說,他們在人生各個領域似乎都更成功。

02

等到第二顆棉花糖的孩子,到底有什麼祕密?

其實沒什麼祕密,或者說,這個祕密是每個人都知道關於“成功者”的祕密--自控力

自控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着,一個人能不能取得某個領域的成功,因爲生活總是充滿誘惑,讓人無法堅持目標。

  • 如果你想減肥,你必須要控制自己不去觸碰美味的食物,抵制那些充滿誘惑的廣告;
  • 如果你想學習一種新知識,你必須要控制自己去學習而不是看手機,玩遊戲;
  • 如果你想事業更上一層樓,你必須要控制自己把精力多放在工作上,拒絕掉很多娛樂、社交……

能夠控制自己,讓自己堅持目標的人,在各個領域都比不能控制自己的人成功,有什麼奇怪?

但Mischel博士認爲,自控力和基因有一定關係,但更重要的是後天培養

培養自控力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延遲滿足”。延遲滿足這個有點偏學術的詞語,用我們常用的話說,就是先苦後甜

其實,善於先苦後甜的人,大腦活躍區域和不善於的人,有些相同

人的大腦有兩個區域,一個是大腦邊緣系統,它要求人們獲得及時滿足;還有一個是前額皮質,它幫助人們設定目標,計劃達成目標的方式。

大腦有點像我們的肌肉,練得越多的部位越活躍一個人的大腦若是邊緣系統活躍,他就很容易被情緒控制,行爲傾向於“及時行樂”;若是前額皮質活躍,他就更容易控制自己情緒,讓生活更有計劃性,不被眼前享樂誘惑。

所以,越能夠控制自己人生的人,也有計劃性和執行力,也就越容易過上自己理想的生活。

03

自控力,是一個人寶貴的能力。

父母應該在孩子小時候,就鍛鍊他們的自控能力,從平時“延遲滿足”這種行爲開始鍛鍊。

讓孩子學會“等待”,學會將享樂推遲,先完成自己的目標(或者階段性目標),再去“好好享受”。

具體應該怎麼做呢?

a. 讓“等待”成爲一種習慣

讓“等待”成爲一種習慣並不難培養,一日三餐、喫零食、玩遊戲都能培養到這個習慣。

比如,父母要給孩子設置一些固定的生活習慣:早上、中午、晚上喫飯時間,每天喫零食時間,每天玩遊戲時間......

只有到了某個時間,孩子才能做某些事情,不到這個時間,只能“等”。想培養孩子這種習慣的父母,需要給孩子設置時間上的規矩,並且要堅持這些規矩。

b. 讓孩子學習“等待”的輔助技能

讓孩子學會看時間。

當一個孩子會看錶、看日曆的時候,時間就變得有“形”。能讓孩子看見的和感知到的時間流逝,會讓等待變得更有計劃性。

讓孩子學會存錢。

讓孩子學會爲自己想要的東西存錢。給他買一個存錢罐,讓他爲自己想要的東西設立一個“金錢目標”,自己去完成。

記住,所有的輔助技能,其實是在教孩子將一個大目標,分解到很多的小目標上。

c. 啓發關於“等待”的思考

在孩子要一件東西或者想要玩遊戲之間,父母並不是只有選擇“同意”或者“拒絕”。

而是可以告訴孩子:

我知道你很想要這件東西(或者很想做這件事),但這不在我們計劃之中。我答應你,我們商量一下什麼時候買,你爲什麼一定要買,你是否需要這個東西好嗎?然後我們再定下來什麼時候給你買。

d. 引導“等待”的獎勵計劃

當孩子很想要一件東西,或者很想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可以用獎勵計劃讓他們將滿足延遲。

比如:孩子很想買一個玩具,父母可以告訴他,如果你能等到下週再買,我們除了送你這個玩具,還能帶你出去玩一趟。但如果你現在就要,那就只能得到這一個玩具了。

e. 你是一個善於“延遲滿足”的父母嗎?

Mishchel博士後續研究發現,那些善於“延遲滿足”的父母,更容易培養出善於延遲滿足的孩子。

這可能並不僅僅是遺傳,而是父母會在生活中,將自己怎樣“先苦後甜”的方法,潛移默化的傳授給孩子。

所以,也許父母可以反思一下,自己的是不是擅長運用“延遲滿足”的人。

如果你不擅長,也不用緊張。因爲大腦和肌肉很像,能力可以通過鍛鍊加強。

也許你從來沒有留意過,訓練自己“延遲滿足”的能力,現在和你的孩子一起訓練也不遲,比如,你可以將一部正在追的連續劇推遲一段時間看,先完成對你更重要的計劃。

作者簡介:小樓老師,擅長兒童發展心理學、婚姻家庭治療領域。個人公衆號:小樓老師心理課(ID:xiaolouxinli), 分享心理學知識在婚姻家庭、兒童發展中的運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