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被骗的很多,投资亏损的也不少,贪图高息被骗的很多,以贷款这名骗取钱财的更多。而扬州足疗小妹遇上“银行行长”后积蓄被骗一空,这样的理财陷阱还真是不多。

我们先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江苏新闻报道,在扬州打工的吴女士向警方报案,称自己服务时结识了一位自称叫任志宏的银行行长,穿着打扮讲究而且出手相当阔绰 。"任行长"说自己手上有一个投资理财项目,月息高达5%,只有内部人才知道 。吴女士想要参与,"任行长"同意了。收了吴女士的2万元还打下了一张欠条。十多天后又向吴女士借款2万,同样按照投资算给予5%的利息。此后失踪,吴女士报了警。

民警核查这位"任行长"身份时发现扬州根本此人,但曾经多次以银行行长的身份先后向8名女性借款,总数额高达110万 。

经警方查获后,该男子其实姓翟,今年61岁,从未在银行上过班,是一名无业游民,所借的100多万元已经全部被他挥霍一空 。

从这一被骗案例我们可以分析得出,为什么理财诈骗时会落入诈骗陷阱的如下因素:

一是轻易相信银行工作人员,特别是对银行行长的盲目信任,没有进行身份核实

银行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是很多人相信的金融机构,目前为止银行的信誉仍然是无人可比和无可替代的,毕竟银行就是一个经营信誉的企业和机构,所以,应该视信誉为第一生命的机构。

也正因为如此,一些人以银行工作人员的名义,甚至以银行教务长的名义行骗,就最容易得逞,而一些人对他们的身份真实性不核实,不辩真伪,盲目相信,从而上当受骗而不自知。

更有一些真的银行工作人员私自销售非代理产品,上当受骗的人会更多。在这一案例中,吴女士之所以上当受骗,不能不说对方的银行行长身份起了很大的作用,让受害人深信不疑。

防骗秘籍:不要轻易相信所谓的银行工作人员推销的理财产品,更不要相信所谓的银行行长的身份,更不要通过银行内部人员和银行的行长购买银行的理财产品。本来银行的理财产品是一个正式的购买行为,一旦通过银行行长或者银行工作人员去购买,就可能会上当受骗。

二是缺乏购买理财产品的基本认知,完全不按照相应的购买理财产品的规则进行购买

购买理财产品有规范的流程和要求,比如要有银行账户、要开通理财产品购买账户、要对购买者进行风险等级评估、要购买与自身风险等级相匹配的理财产品、要进行双录等,目的就是防范理财产品购买风险。

而这一案例中,却完全没有正规的理财产品购买流程,而是通过银行行长购买,并通过银行行长打欠条的方式进行购买理财,说明受害者完全没有理财产品购买意识,根本不了解和熟悉购买理财产品流程。实际上,各种欠条不可能成为购买理财产品的依据,而只是民间借贷行为。

通过欠条的方式已经严重的模糊了民间借贷和理财产品购买的界限,使理财产品诈骗更容易得逞。这一案例中并非吴女士一生受骗,受骗者多达8人,不能说大家对如何购买理财缺乏应该有的了解。

防诈骗秘籍:无论购买什么样的理财产品,特别是要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一定要去银行的营业网点购买,并严格规范在柜台办理,资金要进入银行的账户才行,经过任何人的手进行代理购买都是理财陷阱的重要坑。

三是仍然贪图或者相信所谓的高息理财和高收益投资,贪字头上往往会忽略风险和理性

贪图高利和高收益是很多人购买理财产品和投资上当受骗的核心要素。

贪字头上一把刀,看你中招不中招。很多骗子都是以高息或者高利来吸引上当者。有的人说了,你贪图的是别人的利息,别人看中的是你的本金。

这个吴女士和其它7个受骗者之所以受骗,贪图“银行行长”许诺的高息无疑是重要的原因。面对每个月5%的向息居然有人相信,真的是考验人的智商,所以,有的人也认为理财产品诈骗是智商税。试想,月5%的收益,一年至少要6%的收益率,是什么样的生意能够赚取年息60%的收益率呢?

这么多年以来,有多少人都是被骗子以高息的形式诈骗,而仍然有很多人继续上当,就源自于高息的贪婪。

防骗秘籍:千万不要贪图高息,只要超过6%的风险就比较大;而只要超过10%风险就更大了。那些超过20%的理财产品基本上就是骗子了。

四是很多人仍然相信所谓的内部投资、内部消息,这是上当受骗的重要因素

一些骗子诈骗时就是利用熟人之间的信任,或者利用一些所谓的内部投资、内部消息增强受害人的信任度,特别是一些人利用金融机构高管、银行支行行长的身份,更是让人深信不疑,这就为骗子的诈骗提供了方便和可能。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骗子之所以得手,就是利用自己的所谓的“银行行长”身份,以所谓的内部项目、内部人才知道的信息,让受害人觉得可信,从而让8个人上当受骗。

防骗秘籍:所有的内部信息、内部项目都有可能是骗局,千万不要被所谓的内部消息、内部项目所蒙蔽。

综上所述,防骗秘籍就这么四招:

不要轻易相信所谓的银行工作人员推销的理财产品,不要相信所谓的银行行长的身份,更不要通过银行内部人员和银行的行长购买银行的理财产品;

无论购买什么样的理财产品,特别是要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一定要去银行的营业网点购买,经过任何人的手进行代理购买都是理财陷阱的重要坑。

千万不要贪图高息,那些超过20%的理财产品基本上就是骗子了。

足疗小妹被“银行行长”理财骗财,如何防止被骗陷阱?就四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