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被騙的很多,投資虧損的也不少,貪圖高息被騙的很多,以貸款這名騙取錢財的更多。而揚州足療小妹遇上“銀行行長”後積蓄被騙一空,這樣的理財陷阱還真是不多。

我們先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江蘇新聞報道,在揚州打工的吳女士向警方報案,稱自己服務時結識了一位自稱叫任志宏的銀行行長,穿着打扮講究而且出手相當闊綽 。"任行長"說自己手上有一個投資理財項目,月息高達5%,只有內部人才知道 。吳女士想要參與,"任行長"同意了。收了吳女士的2萬元還打下了一張欠條。十多天後又向吳女士借款2萬,同樣按照投資算給予5%的利息。此後失蹤,吳女士報了警。

民警覈查這位"任行長"身份時發現揚州根本此人,但曾經多次以銀行行長的身份先後向8名女性借款,總數額高達110萬 。

經警方查獲後,該男子其實姓翟,今年61歲,從未在銀行上過班,是一名無業遊民,所借的100多萬元已經全部被他揮霍一空 。

從這一被騙案例我們可以分析得出,爲什麼理財詐騙時會落入詐騙陷阱的如下因素:

一是輕易相信銀行工作人員,特別是對銀行行長的盲目信任,沒有進行身份覈實

銀行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都是很多人相信的金融機構,目前爲止銀行的信譽仍然是無人可比和無可替代的,畢竟銀行就是一個經營信譽的企業和機構,所以,應該視信譽爲第一生命的機構。

也正因爲如此,一些人以銀行工作人員的名義,甚至以銀行教務長的名義行騙,就最容易得逞,而一些人對他們的身份真實性不覈實,不辯真僞,盲目相信,從而上當受騙而不自知。

更有一些真的銀行工作人員私自銷售非代理產品,上當受騙的人會更多。在這一案例中,吳女士之所以上當受騙,不能不說對方的銀行行長身份起了很大的作用,讓受害人深信不疑。

防騙祕籍:不要輕易相信所謂的銀行工作人員推銷的理財產品,更不要相信所謂的銀行行長的身份,更不要通過銀行內部人員和銀行的行長購買銀行的理財產品。本來銀行的理財產品是一個正式的購買行爲,一旦通過銀行行長或者銀行工作人員去購買,就可能會上當受騙。

二是缺乏購買理財產品的基本認知,完全不按照相應的購買理財產品的規則進行購買

購買理財產品有規範的流程和要求,比如要有銀行賬戶、要開通理財產品購買賬戶、要對購買者進行風險等級評估、要購買與自身風險等級相匹配的理財產品、要進行雙錄等,目的就是防範理財產品購買風險。

而這一案例中,卻完全沒有正規的理財產品購買流程,而是通過銀行行長購買,並通過銀行行長打欠條的方式進行購買理財,說明受害者完全沒有理財產品購買意識,根本不瞭解和熟悉購買理財產品流程。實際上,各種欠條不可能成爲購買理財產品的依據,而只是民間借貸行爲。

通過欠條的方式已經嚴重的模糊了民間借貸和理財產品購買的界限,使理財產品詐騙更容易得逞。這一案例中並非吳女士一生受騙,受騙者多達8人,不能說大家對如何購買理財缺乏應該有的瞭解。

防詐騙祕籍:無論購買什麼樣的理財產品,特別是要購買銀行理財產品,一定要去銀行的營業網點購買,並嚴格規範在櫃檯辦理,資金要進入銀行的賬戶纔行,經過任何人的手進行代理購買都是理財陷阱的重要坑。

三是仍然貪圖或者相信所謂的高息理財和高收益投資,貪字頭上往往會忽略風險和理性

貪圖高利和高收益是很多人購買理財產品和投資上當受騙的核心要素。

貪字頭上一把刀,看你中招不中招。很多騙子都是以高息或者高利來吸引上當者。有的人說了,你貪圖的是別人的利息,別人看中的是你的本金。

這個吳女士和其它7個受騙者之所以受騙,貪圖“銀行行長”許諾的高息無疑是重要的原因。面對每個月5%的向息居然有人相信,真的是考驗人的智商,所以,有的人也認爲理財產品詐騙是智商稅。試想,月5%的收益,一年至少要6%的收益率,是什麼樣的生意能夠賺取年息60%的收益率呢?

這麼多年以來,有多少人都是被騙子以高息的形式詐騙,而仍然有很多人繼續上當,就源自於高息的貪婪。

防騙祕籍:千萬不要貪圖高息,只要超過6%的風險就比較大;而只要超過10%風險就更大了。那些超過20%的理財產品基本上就是騙子了。

四是很多人仍然相信所謂的內部投資、內部消息,這是上當受騙的重要因素

一些騙子詐騙時就是利用熟人之間的信任,或者利用一些所謂的內部投資、內部消息增強受害人的信任度,特別是一些人利用金融機構高管、銀行支行行長的身份,更是讓人深信不疑,這就爲騙子的詐騙提供了方便和可能。

在這個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騙子之所以得手,就是利用自己的所謂的“銀行行長”身份,以所謂的內部項目、內部人才知道的信息,讓受害人覺得可信,從而讓8個人上當受騙。

防騙祕籍:所有的內部信息、內部項目都有可能是騙局,千萬不要被所謂的內部消息、內部項目所矇蔽。

綜上所述,防騙祕籍就這麼四招:

不要輕易相信所謂的銀行工作人員推銷的理財產品,不要相信所謂的銀行行長的身份,更不要通過銀行內部人員和銀行的行長購買銀行的理財產品;

無論購買什麼樣的理財產品,特別是要購買銀行理財產品,一定要去銀行的營業網點購買,經過任何人的手進行代理購買都是理財陷阱的重要坑。

千萬不要貪圖高息,那些超過20%的理財產品基本上就是騙子了。

足療小妹被“銀行行長”理財騙財,如何防止被騙陷阱?就四招

相關文章